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北宋佚名《唐宫乞巧图》绢本设色名画高清大图赏析

北宋佚名《唐宫乞巧图》绢本设色名画赏析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也就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古往今来,妇女们都会在七月初七的晚上举行乞巧活动,以祈求能够心灵手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而各个地区乞巧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乞巧的风俗始于汉代,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就有女子穿针乞巧的记载。到唐时,乞巧习俗更为盛行。崔颢《七夕》诗有“民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之句,形象地描述了唐代长安七夕节穿针乞巧的风俗,穿针乞巧,是希望得到织女的感召,除去笨拙,使自己变得眼明手巧,织布缝衣能得心应,。唐代诗人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认为少女乞巧是顾虑婚后的生活能力,所以用心学习女红技艺,为了婚后夫妻恩爱,生活美满幸福。

在唐代,乞巧活动于皇家也不例外。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宫中建乞巧楼,楼上陈列瓜果酒炙,摆设坐具以祭祀牵牛、织女二星,并赐给宫中嫔妃七扎针、五色线,在月光下穿过客者为得巧。现藏美国大都会美术馆的《唐宫乞巧图》轴,正好与《开元天宝遗事》中的记载相对应,画面右侧宫女们乞巧的楼阁与传说中的乞巧楼也有几分相似。

在《唐宫乞巧图》轴中,深宫中的七夕之夜异常热闹,宫女们或在室内,或在室外进行乞巧活动。十几个宫女在院中,摆开两桌,摆好凳子,一桌上有38个匯和4个酒壶,另一桌上摆有制作精致的面花和巧果,可能分别是祭祀牛郎、织女用的。站在桌旁的宫女正拿着针线,对月穿针引线。虽然画面没有表现月亮,但宫女们的眼神和姿势都暗示了月亮的存在。

《唐宫乞巧图》轴是一幅将界画与人物画完美结合的作品,画家被认为是10世纪末至11世纪的北宋佚名画家,画家可能见到过唐代张萱、周昉等人的作品,所以表现的仕女保持了“周家样”丰满的特征。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中的“卜巧”,也与宫廷的乞巧活动有关。唐玄宗七月初七在华清宫歌舞会宴,宴后让宫女各捉一只蜘蛛,放在首饰盒中,看第二天是否结网,并以结网紧密、网形周正来确定得巧,也就是说次日打开来看,如果蛛网结得周密就算乞的巧多。而《唐宫乞巧图》画面左侧的屋内,行些宫女似乎正在找东西,难道正是在捉“卜巧”用的蜘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北宋佚名《唐宫乞巧图》绢本设色名画赏析

打赏
合作伙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