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北宋王诜《绣栊晓镜图》团扇绢本设色名画高清大图赏析

北宋王诜《绣栊晓镜图》团扇绢本设色名画赏析

铜镜,也称“铜鉴”或“照子”。产生于秦代,制作工艺以战国、汉代、唐代最为精美。芥个时代流行的铜镜款式也不相同,战国多浮雕效果的山字纹铜镜。汉代铜镜上刻有铭文,星云镜、四乳禽兽纹镜、规矩镜都是当时的流行。唐代除继承传统的圆镜外,还创造了菱花式、葵花式、有手柄镜等新的样式,在装饰上还出现了鎏金、镶嵌、金银错等新工艺,螺钿镜代表着这一时期铸镜技术发展的水平。在中国古代,铜镜是妇女十分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男子气概”的花木兰,電还女儿身之后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对镜贴花黄”。

除了文学作品外,绘画作品也对女性使用铜镜的场景十分偏爱。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贵族妇女坐在铜镜前而使女为其梳妆的场面。《绣栊晓镜图》是北宋画家王诜的作品。王诜,是神宗时的驸马都尉,与苏轼、黄庭坚等文人士大夫交往密切,曾在其家中的“两园”举行文人雅集活动,成为传播后世的“西园雅集图”的母题由来。《绣栊晓镜图》中,一个女子打扮好自己后,坐在镜前看着自己,几尺之外站着两个年轻女子,可能一个是婢女,一个是妾,她们都在专心于自己感兴趣的事,而并没有专心服侍女主人。在宋代女子的地位一般都很低,一个年轻女子必须从年轻的时候就要幵始小心的经营,以便在年老的时候在家庭中取得受人尊敬的地位。而女子一般熬到那个时候则早已青春不在,即便有人在一旁服侍,但镜中的自己已是面容苍老,与年轻美丽的婢女相比,更徒增了惆怅与感伤。

如果说《女史箴图》中的“女子对镜”,更多传达的是道德劝诫的含义,那么王诜作品中的“女子对镜”则暗示着对青春流逝的无奈感伤,具有了更为现实性的情感诉求。正因为如此,自宋以后王诜般的“女子对镜”及其题材寓意得到了继续发展,一直延续到了明清两代。在明清宫廷绘画中,“对镜”题材的创作极为普遍。清代宫廷画家的《雍整妃行乐图》(之六)和《乾隆妃梳妆图》,即很好地延续了“对镜”的题材,同时也是有关“对镜”题材传统含义的阐释。除此之外,在文人画的创作领域,如明代画家陈洪绶的《对镜仕女图》,画一个女子立于树石之间,手捧莲花铜鉴,表情忧伤,不仅通过“对镜”的画题强化了对青春流逝的感伤,激发对因年老色衰而失宠的女性的广泛同情,进而将心比心地发展出某种“弃世”的无奈自况,由此将“对镜”从表现女性的题材扩展至人类共有的情感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北宋王诜《绣栊晓镜图》团扇绢本设色名画赏析

打赏
合作伙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