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颜真卿《祭侄文稿》行书高清大图鉴赏

颜真卿《祭侄文稿》行书鉴赏

 

全称《祭母侄季明文稿》,书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为颜真卿50岁的杰作。墨迹,麻纸本。共25行,计334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天宝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颜真卿的从兄颜杲卿、侄子季明被杀,颜真卿悲痛欲绝,在返还蒲州时写下了《祭侄文稿》。全帖前12行叙述个人身份和颂扬季明生前情况,书写时心情尚较平静,字也写得规矩、圆润。至“贼逆不救”,尤其“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时,愤慨、悲痛之心情进入高潮,字也逐渐打破原来的矜持规矩,显得忽大忽小,时滞时疾,错、舛之处也增多,神情呈恍惚之状。至末二行之“视而有知,无嗟久容”,特别是“呜呼哀哉,尚乡食”,似无意于书,信笔所之。他无意于书体的工拙,也无心添笔蘸墨,而是纵笔豪放,任情恣性。因此,整篇手稿颓笔,飞白满纸,书势大起大落,纵横开合,顿挫沉郁,一气呵成,跳跃感和抒情色彩非常强烈。看似信手拈来,却尽合法度,堪称熔草、篆于一炉,尽楷法之精微。整篇手稿呈现出悲壮激越的意境,就好比是一曲无声而气势磅礴的悲歌,一笔一画,仿佛是时而沉重、时而激愤的音节,浑然构成了这篇千古杰作。

《祭侄文稿》的过人之处,就是笔墨使情,令人动容。当时,颜真卿的一腔悲愤之情倾泻于纸上,化为文章与字画。因此,文章与字画都构成了宣泄的载体、情感的符号,也因此无意于工反而极工,意外地增加了章法变化,.并流露出一定程度的自然美。

《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书”。如果拿《祭侄文稿》与《兰亭序》相比,同是行书结构,风格却不一样:前者豪放、沉郁、流走,是气厚之书;后者优美、轻快、从容,是韵雅之书。一崇髙,一优雅,各有千秋。前者为极悲之作,后者为极喜之写,都能“天真灿烂,使人动心骇目”。所以,元代鲜于枢说,两件瑰宝“虽异,其致一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颜真卿《祭侄文稿》行书鉴赏

打赏
合作伙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