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苏轼《前赤壁赋》楷书款式、书写背景、内容和书法特点

苏轼《前赤壁赋》楷书款式、书写背景、内容和书法特点

《前赤壁赋》,苏轼中年时期行楷书代表作之一。纸本,墨迹本,纵24厘米,横258厘米。66行,605字。首缺5行36字,明代文徵明补书。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神宗元丰—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获释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元丰五年农历七月至十月,苏轼两次夜游黄州赤鼻肌,写下两篇《赤壁赋》,合称《前后赤壁赋》。三国时代赤壁大战的古战场在嘉鱼县东北,苏轼游的是黄州赤壁(赤鼻肌),写的却是好文章。

元丰六年(1083),苏轼应好友钦之(即傅尧俞)之请,亲手抄录《前赤壁赋》赠给钦之。文末附言说:“又有《后赤壁赋》,笔倦,未能写。”

《前赤壁赋》幵头记游写景,极尽月夜泛舟之乐;接着描写凄凉的箫声,并借客人之口,抒发天地无穷、人生渺小短暂的慨叹,由乐转悲;最后苏子以水月为喻,阐述变与不变的哲理,客人转悲为喜,极尽游玩之乐。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乐——悲——喜,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他身处逆境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此卷为苏轼行书的本色,在用笔方面,以中锋运笔为主,偶尔带有侧锋。起笔处或者带出方头,或者露出尖锋,收笔处多用藏锋。笔画饱满厚实,圆劲酣畅,墨色凝聚,力透纸背,富有立体感。结体既严谨方正,又灵动自然。字形方扁宽阔,略呈斜侧。每个字的结体内松外紧,粗细不一的笔画形成对比,增强了结体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全篇布局行距均衡,但字形大小、长短不求一致。纵向看,每行字都在一条直线上;横向看,不求整齐划一。字距、行距都很疏朗,虽然字字独立,气脉却很连贯。此卷风格在刚健的笔画中含有秀美的姿态,在浑厚的气势中藏着柔和的风神,表现出作者稳定的心智,洒脱的性格和深厚的文章道德修养。董其昌跋文评说:“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此书《兰亭〉〉之一变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苏轼《前赤壁赋》楷书款式、书写背景、内容和书法特点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