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卡拉瓦乔《基督的下葬》名画高清大图赏析

卡拉瓦乔《基督的下葬》名画赏析

 

在距离意大利米兰大约30公里的地方有个小镇,名叫卡拉瓦乔,巴洛克风格最重要的代表画家卡拉瓦乔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1592年,卡拉瓦乔来到罗马,当时他毫无名气,生活极度贫困,衣不蔽体,缺吃少穿,只好给当时风头正健的朱塞佩•切萨里(教皇克雷芒八世喜爱的画家)当枪手。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这几十年间,罗马一直在建造巨大的教堂和宏伟的宫殿,需要大量画作来装饰。1599年,卡拉瓦乔时来运转,与圣路易吉•迪•弗朗西斯教堂的肯塔瑞里礼拜堂签订绘画合同。一年后,他完成了《圣马太殉难》和《圣马太被召》。

这两幅画刚刚安放在肯塔瑞里礼拜堂中,就在罗马的年轻画家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很久以前,就有画家运用明暗对照的方法来作画,但是直到卡拉瓦乔的手上,这种技法才真正确定下来。《圣马太被召》的画面大部分都处在黑暗中,只有主要人物被来自顶部的光线照射,显得非常突出,使得画面的明暗对比十分强烈,物像的形体显得结实厚重,更有体积感。往往背景的空间都陷入阴暗或看不透的黑暗中,人物形象不是部分被吞没,只露出某部位,就是完全暴露于光照中,黑暗用棕色和深褐色来表现。卡拉瓦乔开创的这种“暗绘风格”被称为“黑暗法”,也叫“酒窖光线绘画法”,背景陷入阴暗或看不透的黑暗中,人物形象或者部分被吞没,或者完全暴露于光照中,黑暗用棕色和深褐色来表现。这种方法后来被欧洲的许多画家学习和借鉴。

当代的一些研究发现,卡拉瓦乔很可能是第一个使用现代摄影技术的画家。很早以前,就有人怀疑卡拉瓦乔在画室的天花板上凿洞,人为地制造光线。实际上还不止如此,他甚至在画布表面涂抹银盐,用白铅漆加上能发光的硫酸钡,在暗室里对图像进行描画,以方便寻找显像痕迹。卡拉瓦乔的画作《圣马太与天使》中圣马太和天使的形象,就是这样“烧”上画布,然后进行描画的。

卡拉瓦乔《基督的下葬》名画高清大图

《基督的下葬》是卡拉瓦乔作品中最具巴洛克风格的作品之一。这是一幅祭坛画,最初是圣马利亚•德拉•瓦里契拉教堂定制的。画面上描绘的是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后,由约翰、尼哥底母、圣马利亚与基督的两个女信徒给他下葬的场面。画上有六个人,集中在画面的中央,具有雕塑般的整体感。在一片昏黑的背景前,约翰与尼哥底母慢慢地把耶稣赤裸的尸体放入墓中。尼哥底母是卡拉瓦乔重点刻画的形象,处于前景的主要位置上。相传他是法利赛人,曾和耶稣谈论过人能否重生的问题。画家把他描绘成一个上了年纪的农民形象,着重展示了他那一双赤裸的大脚,这两只脚在前景上起有平衡作用。

耶稣的躯体画得强壮结实,肌肉发达,唯有垂落的一只手提示他已没有生命。尽管已经离世而去,但耶稣那张留短黑须的脸上仍然显示出刚毅的意志力,俨然一个阵亡的英雄。

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与两个女信徒的形象画得有些夸张,但不失节制。圣母包着头巾,脸容消瘦,她从约翰的肩后伸出一只右手。这只手掌心向下,似乎在指挥着这幕下葬悲剧。中间的那个女信徒马利亚画得楚楚动人,娇弱可爱。她低着头,沉浸在悲痛之中,右手用手帕擦着眼泪,头上梳着中间分缝并在脑后盘成小辫的发式,突出了这个形象的写实性质。抹大拉双手高举,嘴唇半张,似乎在呼天抢地,脸上显示出悲痛欲绝的心情,增强了画面的悲剧性。

卡拉瓦乔不愧为最早探索光影语言的画家。这幅画中的所有人物,除了约翰的脸部沉入半阴影中外,全都有清晰的受光部位,身上的明亮光线和阴暗的背景形成强烈对比,一方面突出了画面中的主要人物,增加了其立体感,另一方面使基督下葬的悲怆气氛显得更加浓重。这幅画公展时,不仅是卡拉瓦乔的崇拜者对他心悦诚服,就连他的宿敌也不得不承认画家具有高超的艺术修养。

1606年,卡拉瓦乔又画了一幅和《基督的下葬》性质相同的作品,这就是《圣母之死》。1601年,一个富有的法官委托卡拉瓦乔给他私人的礼拜堂作画,这个礼拜堂在罗马新建的圣玛利亚•特拉•斯卡拉教堂中。根据《圣经》记载,圣母玛利亚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便移居到耶稣的降生地伯利恒,使徒们闻讯从各地赶来送别。玛利亚死后三天,她的灵魂和肉体被天使迎入天国。按照宗教画的通常画法,这个场景应该描绘得非常严肃而庄重,圣母应该笼罩在光环中。卡拉瓦乔却一反常规,把这个情景安排在一个普通人家里,如同老百姓家里发生了一件丧事。圣母玛利亚头发散乱,双脚裸露,衣着不整地躺在一张短小的木床上。周围聚集着悲泣的亲属和邻人,他们并不是在哀悼一位圣母,而是在哀悼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妈妈。这种的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更容易把观众带进悲伤的氛围中。

在创作这幅画时,卡拉瓦乔的画风已经完全成熟,画面的明暗对比处理得更加老到。在暗色背景的衬托下,洒落在圣母上半身的光线使圣母的形象更加突出。四周哀悼的人群在明暗交替中显得层次分明,从而显示出空间的深远。这幅画的色彩运用很独特,画的上方悬挂着红色的幔帷,圣母穿着红衣服,大块的红色烘托出圣母之死庄重、肃穆的气氛。

据说卡拉瓦乔画完这幅画后,斯卡拉教堂的僧侣们却拒绝接受。和卡拉瓦乔同时代的朱利奥•曼奇尼说,拒收的原因是卡拉瓦乔用了一个当红的妓女作为画中圣母的模特。另一位同时代的人乔瓦尼•巴廖内说,拒收的原因是画中的圣母光着双腿。研究卡拉瓦乔的学者约翰•加什认为,拒收的真正原因是卡拉瓦乔的画作没有画出圣母升天的宗教含义——圣母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死亡,而是被接进了天国。后来,斯卡拉教堂的僧侣又请人画了一张替代品,这幅画中的圣母不是死在床上,而是和合唱的天使们一起飞升天国。

《圣母之死》被拒收后,受西班牙王室委任出访欧洲的鲁本斯建识曼图亚公爵以重金将它买下,此举一时在罗马传为美谈。后来,这幅画又几经转手,曾经到过英王查理一世的手中,1671年时它落到了酷爱收集美术珍品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手中,成为法国皇室的珍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卡拉瓦乔《基督的下葬》名画赏析

打赏
合作伙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