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彼得•保罗•鲁本斯《上十字架》名画高清大图赏析

彼得•保罗•鲁本斯《上十字架》名画赏析

 

鲁本斯是佛兰德斯画派的杰出代表,17世纪的佛兰德斯賴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鲁本斯的时代”,鲁本斯的绘画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佛兰德斯画派的艺术特点。直到今天,鲁本斯的画作仍然受到热烈追捧,他的一幅《殴打婴儿》竟然卖到了7350万欧元。

1608年,鲁本斯因母亲去世从意大利回到安特卫普。不久,他被佛兰德斯执政当局聘为宫廷画师。就在这一年,鲁本斯接受商界资助,为安特卫普的圣沃尔加教堂的祭坛作一幅三张相联的画。鲁本斯取材《圣经中》基督之死这个题材,创作了《上十字架》。当时,鲁本斯的脑海里充满了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和威尼斯画派的作品的影子,于是他就把意大利学习期间所掌握的绘画技巧,大胆地运用到了《上十字架》的创作中。

彼得•保罗•鲁本斯《上十字架》名画高清大图

在《上十字架》的画面上,鲁本斯设计了一个从左上角向右下角展开的斜线构图。来自右下方的强光照亮了十字架上的耶稣,他的脸上毫无痛苦的表情,神态坚定,举目斜视着天际,生动而有力地表现出一位视死如归的英雄的精神力量。行刑的士兵出现在与强光相背的方向,他们都显得很紧张,似乎是那个十字架过于沉重,一个士兵紧拽着绳索,还有一个刽子手用力托着十字架。十字架下边那伙行刑暴徒,与十字架上的耶稣构成了力度上的对比,也是善与恶的对此。左边的那块画板上是圣母玛利亚以及一群流泪的女子、儿童等人,目击了这个历史时刻。右边的那块画板上,一个罗马军官坐在马背上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背景上有两个贼正被士兵钉死。这三块画板合到一起,表现的是一个完整的画面。

19世纪初,这幅画曾被拿破仑的军队抢到巴黎,1815年拿破仑战败后,它才回到安特卫普,被安放在圣母教堂里。20世纪80年代,这幅画曾经做过修复。在刮去了涂在画面上的清漆层后,人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鲁本斯的绘画天赋。他让基督的身体泛出红光,而让行刑者的盔甲等物闪动着微光,以此造成光线的对比,来体现不同的感情。鲁本斯还善于在严肃的宗教画上添上一些很生动的风景细节。比如画面右上侧有棵大树,树叶似乎被狂风吹得翻卷乱颤。在与之相对的左下角,画家则别出心裁地画了一只张着嘴的卷毛狗。

在完成了《上十字架》后,鲁本斯再接再厉,又创作出了另一幅题为《下十字架》的祭坛画。根据《圣经》的记载,耶穌被钉死后,亚利马太城议员约瑟,受众人之托前去求见罗马祭司彼拉多,请求埋葬基督的尸体。彼拉多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耶稣被从十字架上放下来。《下十字架》所描绘的就是这个情节。按照教会的规定,在表现基督之死内容的画面上,不准有民众出现,也不许表现软弱和悲哀。鲁本斯巧妙地避开了这些限制,通过耶稣的亲友和信徒表现了民众对耶稣的哀悼。

《下十字架》的画面构思正好与《上十字架》相反,它没有剧烈的人物动势,没有强烈的激情,只有哀痛的宣泄。它的背景是深沉的黑夜,而位于画面中心顶端的基督的尸体却被强光照亮,这种强烈的明暗对比,既增加了画作的神圣意味,又渲染了悲哀的气氛。画面上的人物按对角线的结构来安排。那位用嘴含着布,托着基督臂膀的老者,他就是使徒约瑟。在他的下方,是痛不欲生的圣母玛利亚,还有虔诚的抹大拉,她捧着基督的脚。画面右下方穿红袍的人是使徒彼得,他与长胡子的使徒彼得等人处在另一条对角线上。

鲁本斯创作的这两幅祭坛画,奠定了他作为比利时最杰出的宗教画家的地位,他的作品在欧洲上流社会受到极大欢迎,鲁本斯遂渐成为欧洲声名显赫的人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彼得•保罗•鲁本斯《上十字架》名画赏析

打赏
合作伙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