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南宋无名氏《雪溪乘兴图》绢本古画高清大图赏析

南宋无名氏《雪溪乘兴图》绢本古画赏析

 

无名氏的作品《雪溪乘兴图》,就画本身来说,设色典雅,错落行致,意境清幽,技法纯熟,山石以干笔小斧劈皴擦,颇显霄山皑皑之状,林木是典型的南宋画法,双勾而成,使树木在冬天的萧瑟刚劲之感跃然纸上。尤其令人想不到的是构图的巧妙安排,楼台亭阁在山环绕之内,而远山之接,尤显雪山妖娆之姿,此情此景,乘舟溪上,或喜或悲,或冷或热,都是人人自知了。总之,这不愧是一幅南宋山水的佳作。

对于此画,我们首先从佚名二字开始谈起。古人画画不落款,这就行个问题,版权没有办法保护,经济和声誉都没办法保证不受到损害。可是,古人之所以不落款,一来当然是自己也不把画当回事,二来更重要的怕是他们更在意自己思想的传递是否顺达,至于以什么方式,以谁名义就画谈画似乎并不在意。例如《黄帝内经》、《管子》、《列子》等书,其实作者都非本人,当然不排除用名人名字书可以被认可,但是那时候是竹简或者帛书,出书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和政治名声,关键还是他们更在意怎么能流传下自己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吧!一如佛教用书,多是“结缘赠送,欢迎助印”几个字,版权?肯定没有这个概念了。倘使孔孟老庄都要求有版权,不知道中国文化的发展会是什么样子?听说,美国某著名大学把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这句名言都被注册成了专利,真是有辱斯义,商业和文化的发展失去了平衡,商业就成了怪兽了。

其次,不少人都认可这样一个观点:南宋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就开始衰落了。陆秀夫背着皇帝崖山跳海,其实就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败落。这个说法应该是有道理的。南宋之后,中国有一半的时间被异族统治,文化上的变迁然就难以避免。文化中心的被迫南移,使中国义化原来那种齐鲁之士的任侠和燕赵之士的豪爽成分丧失不少,逐渐变得更加阴柔和保守,这与南方的地理人文是分不开的。虽然明朝中前期曾经试图改变这种趋势,但明后的阉党之乱、天灾人祸,满族人的意外入关,都使文化的复苏和发展受到了很大挫折。这在中国画的变化中就可以看出,董其昌、“四王”提倡和推崇的文人画风气之所以能畅行无阻,整个社会的阴柔气氛是其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基础。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无论是人文还是地理,南方和北方还是有区別的。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文化木前复兴是行基础的,因为文化中心的再次北移,或许会使文化重新寻回阳刚之气,也就足孔子所提倡的“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意志,孟子提倡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而这些是近千年来中国文化发展中比较缺少的因素。

再次,我们讲讲这幅画的名字“雪溪乘兴”,此画连落款都没有,又哪里来的名字?后人没宥文化的紧迫感,大概根据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这个故事起了一个这样雅致的名字,恐怕未必符合事实。南宋朝廷,旦夕处于危险之中,局势如满天飞,水中荡舟,亭阁之内虽然“暖风熏得游人醉”,但舟中之人却恐有无可奈何,“满天飞霜雪,何人归与说”之叹。事实上,宋末文人,或战或降,或生或死,或如文天祥一样能“留取丹心照汗青”,或如赵孟頫一样屈身附逆,其实都町以理解。可是,规解不是谅解,不是背叛。文丞相的大光明还是远远比赵氏要光辉很多。而近人多以所谓科学的角度分析艺术,以艺术论艺术,则赵氏于美术史中多有赞誉,未免显得急功近利,没有文化道德感,从而会影响我们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这点看,南宋之后,文化衰落,也并非无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南宋无名氏《雪溪乘兴图》绢本古画赏析

打赏
合作伙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