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南宋佚名《杂剧打花鼓图》绢本设色名画高清大图赏析

南宋佚名《杂剧打花鼓图》绢本设色名画赏析

在历代仕女画的创作中,表现戏剧场面的作品并不常见,因此南宋时期创作的《杂剧打花鼓图》就显得格外的弥足珍贵了。在25厘米见方的画面中,精心刻画了两个正在表演杂剧的女演员,她们着男装,头上簪花,相视而立,一边作揖,一边口中念念有词。簪花,在宋代是重要的节俗,男女老少都会簪。如果不是她们的三寸金莲暴露了身份,很可能会被误认为是男子。

“杂剧”最早见于唐代,但完全不同于今天的“戏剧”,而是与汉代的“百戏”类似,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到了宋代,“杂剧”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表演形式的专称,这一新形式也确实称得上“杂”,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等内容。“杂剧”表演还分为三段:第一段称为“艳段”,表演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为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是主要部分,由表演故事、说唱、舞蹈等组成;第三段叫散段,也叫杂扮、杂旺、技和,表演滑稽、调笑,或间有杂技。此三段的内容各异,彼此间互不连贯。

《杂剧打花鼓图》页描写的正是“杂剧”的第二段。《打花鼓》是杂剧名称,这种剧目在明清时仍十分流行,至今在湖南等地的民间戏剧中还保留着以此命名的段子。除《打花鼓》外,杂剧《眼药酸》亦常被宋代画家搬入画面,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件描写《眼药酸》剧目的风俗画。

明淸时期的戏剧几乎不使用女演员,需要女演员演出时也采用男演员反串,但在宋代由于社会商品经济发达,世俗观念也相对开化,女演员可以在杂剧中演出,但前提是她们只能扮演男子。女扮男装参与演出的女演员们,对于自己的小脚通常毫不掩饰,而在封建社会后期,三寸金莲作为女人美丽而私密的部位,绝不会向众人展示的。作为佐证的是,五代后蜀的后主,一日突发奇想,让爱妾穿着弯月鞋跳舞,并对此深深着迷,一时成为了宫廷时尚。而在五代之后继起的宋代,同样对女子在衣裙下露出一双尖月般的小脚十分欣赏,成为社会性的时尚和流风。因此,《杂剧打花鼓图》页不仅仅是在描写当时的戏剧场景,而是通过图像描述的方式向后人展示了过去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激励后人去探究形成这种历史的文化背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南宋佚名《杂剧打花鼓图》绢本设色名画赏析

打赏
合作伙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