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当代著名书法家二十人系列(李刚田及其书法简介)

 

李刚田及其书法简介

 

李刚田,男,汉族,1946年3月生,河南洛阳人。号司工,室名宽斋、石鱼斋,进京后为玉泉精舍。幼承家训醉心书法、篆刻,擅多种书体,以隶、行见长。所作纵横舒展,意态俊迈。作品入选历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历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以及国际性交流展。获全国篆刻征稿评比优秀奖、中原书法大展一等奖、河南书法龙门奖金奖、《书法》杂志“书苑撷英”优秀奖、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二等奖、河南省首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等。致力于书法、篆刻理论研究,论文多篇入选历届全国书学讨论会,散论常见于多种专业报刊。著有《篆刻初步》《隶书教程》《篆刻教程》《李刚田篆刻选集》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河南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李刚田书法

在印论研究上,二十余年来,李刚田出版了很多著作,如《李刚田书法集》《李刚田篆刻精选》,论文集《书印文丛》《历代印风•黄士陵印风》《古印评改二百例》等,并且常常有研究书法篆刻的义章发表于专业报刊,以其扎实的专业见解为书界同仁所注目。有人评论说:“李刚田是一位创作实践者,他对书法理论的研究是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所以他的研究+是空泛的,而是充实的;他勤于读书,敏于思考,所以他的研究又不是肤浅的,而是深刻的。”如他多年前的一篇论文《论篆刻创作观念的迁徙》,把篆刻艺术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对三个阶段的创作方法、作品形式、创作理论、作者队伍进行分析与比较,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篆刻创作观念的必然走向,显示出他治学的能力。在篆刻上,李刚田从秦汉玺印到明淸流派都有不同程度的涉猎,更接受晚淸印坛印外求印的理念,采用各种文字素材入印,对当代篆刻是一大突破。他的篆刻创作篆法在平正排卺之中见奇思妙构,用刀挺健自然,在刀石相激中表现出勃勃生气。传承篆刻的内在金石气与现代艺术的形式构成交融一起,形成在当代印坛中李刚田篆刻的独特风格。

当代书坛,在书法篆刻和理论方面都具有较高造诣者,不过数人而已,而李刚田先生则属其中之代表性人物。由于李刚田印名远远大于书名,故人们通常将他作为篆刻家来看待。

当代印坛由于受总的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当书坛流行夸张变形书风之时,印界与之呼应,也大多以善治写意印为能事,章法大开大合,篆法奇诡多变,刀法纷繁复杂,印面效果多以荒率、粗犷、朦胧、残破、诡异为尚。而李刚田先生却能不为时风所动,依旧倾心致力于流派印的弘扬与发掘,师法黄士陵一路光洁整饬印式,并融汇秦玺汉印之精髓,食古而化,自成家数,迥异时流,虔诚地捍卫古典篆刻的尊严。但李刚田先生又显然不属于那种顽同不化的守旧派,他的篆刻在演绎古典篆刻浑穆古雅风范的同时,亦从中透视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向印坛昭示着化古为我、古为今用的强烈信息。

也许刚田先生并不属于那种充满幻想和激情的艺术家,因此,他的书法也一如他的篆刻,以法寓情,在理性的支配下抒写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精神寄托。李刚田对行草书采取回避态度,似乎可以证明他不是那种天分很高、才华横溢的书家,当然,这仅是一种揣测而已,或许是李先生的性情使然,他更偏好端庄沉静一路书风,洗练精悍,内敛含蓄,不事张扬。

李刚田在书法上以小篆、楚简、魏碑的研究创作为主,这三种书体显然都属沉静古雅一路,而此类创作最易板刻僵死,学之不当,则很难有所建树。而李刚田居然能在楚简的挖掘与弘扬方面开风气之先。其实,当代楚简创作至目前为止,也还只是停留在搜集、整体和临习摹仿的阶段。因这种文字造型诡异,富于变化,加之资料所限,历来几无问津者。而李刚田的意义在于开楚简研究与创作之先河。近年受其影响,一些青年书人纷纷效法,居然异军突起,脱颖而出。实质也是“物以稀为贵”的一种体现。楚简的兴盛,尚有待时日。

然而,李刚田印凭借他较强的小篆功底,结合楚简结体和笔意,能跳出邓派樊篱,为自己找寻到一条充满个性的篆书创作之路。

李刚田于魏碑多本于《元略墓志》,同时受在书坛祭起“尊碑抑帖”大旗的康有为影响较大。康有为借书法宣泄其在政治方面的失意和忧闷,他的艺术主张虽对魏碑艺术的发展不无补益,但他这种任情使性,极具针对性的做派也不免带着一种极大的偏激。李刚田的高明在于不是照搬康氐魏书的圆浑与宽博,而是将《元略墓志》的结休的某些特点加以放大,中宫紧牧,让横、坚、撇、捺尽量舒展,呈放射状,如黄山谷行书然。他将康氏的圆珠笔转运笔以侧锋代之,似在行气上却因字形的欹侧而生动势,得笔断意连之妙,更增加了其书作的含蓄蕴藉之美。

李刚田致力于魏碑,其实也是时代风气使然。由于当代书坛,创新求变之口号愈叫愈响,二王一脉行草书已经历代书家幵拓,各种风格范式极尽变化,至时下已难出新。而北碑资料众多,结体天真烂漫,笔势诡异多变,若循门而入,登堂入室,则可望有成。但事实表明,单纯师碑与单纯师帖性质是一样的,单纯师碑者,虽得其骨,却失之清逸;单纯师帖者,虽获其气,却失之甜俗。学之不当,师碑者易入丑拙怪诞一路,法帖者易入巧媚熟俗一路,各执一端,实难脱化。

康有为诗云:“北碑南帖孰兼之?更铸周秦孕汉碑。昧昧千秋谁作者,小生有意在于斯。”其志向虽大,但其书作却远未达到通脱浑融之境,牵强生硬之处时有显露。倒是他这首诗让后来的许多师碑者获益不少。李刚田先生能摒弃写碑的刀刻生拙,而佐之以毛笔书写的温润与蕴藉,作为一位长于以刀代笔的印家而言,诚属难能可贵。但遗憾的是,刚田先生的创作太过理性,也使得他的书作在灵气上打了折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李刚田及其书法简介

打赏
合作伙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