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王献之《中秋帖》草书鉴赏

王献之《中秋帖》草书鉴赏

墨迹。3行,22字。明代藏于项天汴天籁阁,后来被董其昌刻人《戏鸿堂法帖》。至清代入内府,曾刻入《三希堂法帖》,极为宝重,尊为“三希”之一。后从清宫流出,辗转人香港,1951年以重价购回,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帖帖文不知何意,因此《中秋帖》被认为可能就是《十二月帖》。宋米芾《书史》中有此记载,于是后人认为此帖为米芾临摹本,不是王献之真迹。该帖从结字来看,酷似米芾书,且墨色浓重,用笔不似献之瘦劲。墨彩鲜润,气息不古,故《大观录》云:“书法古厚,墨彩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沈培方先生认为:“《中秋帖》很可能是米芾占有《十二月帖》时,.因倾心之至随手选临其中文字而成,这种举动似也符合临帖者常有心态和习惯。”

此帖字体大都笔笔相连,气韵贯通,为典型的行草书。这种写法起源于东汉的张芝,称为“一笔书”。米芾认为此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续无端末。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中秋帖》用笔以婉转流动见长,_墨可能不止一次,而有一气呵成(一笔书)之妙,其提按起伏、钩连使转,无不得心应手,精熟之至。前字收笔与后字起笔相连接为一。但楚,连写的方式各不相同,显示出极为丰富的变化。字空间与字距空间相仿佛,行气若流水而无不做作,堪称草书妙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王献之《中秋帖》草书鉴赏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