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草书的类别及学习轨程

 

草书的类别及学习轨程

启功先生说:“汉代草书简牍中的字样,多半是汉隶的架势,而简易地、快速地写去。所以无论一字中间如何简单,而收笔常带出燕尾的波脚。且两字之间绝不相连。直到汉魏之际以至晋代,才有笔画姿态和真书相似,字与字之间有顾盼甚至有联缀的草字。这容易理解,前者是旧隶体也是汉隶的快写体,而后者是新隶体也是真书的快写体而已。后人为了加以名义上的区别,对前者称为‘章草’,而对后者称为‘今草’。”

章草得名的理由,过去有几种说法。有的说因东汉章帝刘俎提倡而得名,有的说因可以施于章奏而得名,有的说因《急就章》的“章”字而得名。这些说法都比较牵强。汉代人只称草书,到了魏晋,出现了一种连绵的新草体,为了加以区别,必须把前面的草体命名,因为它比较规矩,所以名之为“章草”。章字有条理、法则的意思。而当时流行的新草体,自然被叫作今草。

学习草书当然最好从章草开始,近代书法家王世镗说:“目未寓章草,落笔多荒唐。但是,在今天,多数人学书法的道路是由楷书写到行书,然后逐渐写到行草,在行草书中的草书多是今草,自然会从今草入手。无论从章草或今草入手,一开始都要把握好方向。取法要高,不可随便看到什么人的字就学起来。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笔者建议最好从王羲之的《十七帖》入手。《十七帖》是王羲之写给朋友和亲属的二十六封书信,虽非章草,但很少有字与字上下连绵,草法谨严而又雍容洒脱,认真临摹能为草书打下很好的根基。

还有些记草字的办法,如《草诀歌》就可以帮助初学者E草字。有的《草诀歌》托名王羲之,实际上产生时间的上限绝对不超过南宋,可能是在流传中逐渐完善,最后由明朝学王羲之草书的人写定的。笔者建议不必用毛笔去临摹此帖,可以每星期记它两三句,只用铅笔、钢笔去写就可以了。只要动毛笔,仍是临写《十七帖》。背草诀是记草字的一个方法,另一个办法就是用草字写自己喜爱的诗句,就好像小学生学了几个生字就要学课文一样。现在有些出版社印了用孙过庭《书谱》集字的唐诗,都是以现代的电脑技术集成的,效果很好。孙过庭是初唐人,他学王羲之的草书几可乱真,所以,写他的草字,方向是不会错的。临帖的第一步要求是形似,《书谱》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即观察一定要精细,临摹一定要准确。对临一段时间后,可以开始背临。背临的作业,一定要与原帖对照,把不正确的地方改过来,再背临,反复几次后就可以记住了。然后试着意临,这对于学习者要求就比较高了,首先要领悟原帖的笔意、神韵,能把帖中没有的字也写出来,而且风格协调一致,然后融入自己的意趣。学习《十七帖》,可以辅以智永《草书千字文》和孙过庭《书谱》。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虽然人们说他“半得右军之肉”,意思是没有完全得到王義之的“内撅法”,他的字筋肉偏多,骨力稍弱,但草法严谨,气度温和,加之《千字文》一千字不重复,的确是很好的草书范本。《书谱》是孙过庭手书,初唐人墨迹,能流传到今天,实属难能可贵。《书谱》不仅是一卷精彩的草书,同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一篇极其重要的理论文章,全文近四千字。用心临摹过几遍,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的书写水平和理论水平。另外,贺知章的《孝经》笔意灵动,也可取法。

在今草立定根基之后,唐人的狂草也可以学习。传为张旭的《古诗四帖》有因避宋讳而改易的字,而且其中草法有误,暂不宜学。怀素的《自叙帖》流传有数本,可信的是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卷,笔势奔放,瘦硬挺劲,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可以作为学习狂草的范本。宋黄庭坚的《诸上座帖》《李白忆旧游诗》行笔遒古飘逸,喜爱者也可以临摹。明宋克书《杜子美壮游诗卷》刚健飞动,时出章草波磔,颇有异趣。祝枝山烂漫懒散,然笔力沉厚,才气横溢。傅山飘乎飞旋,若风动云驰。王铎则融会晋唐,挺长枪大戟,纵横驰骋。这些书家自然都可以学习,但切忌狂奔失路,堕入俗道。因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无论学什么帖,王羲之的传本墨迹要总放在手边,时时阅读,“取立指归”。其中《远宦帖》《得示帖》《丧乱帖》要多看,从中可以真正了解内撅的笔法,天成的结构和章法,可以感受到王羲之雍容的贵族气和清髙的人品,使学者的草书不脱“晋人格”。

学习草书,最忌求脱过早。曾见一些初学者,临帖很少,就开始写作品。草法还不熟,行笔如履薄冰,勉强把字“画”出来,谈不上笔力、气势。或只会写几首诗,似乎纯熟,实则绵软流滑,无风骨可言。或纵横涂抹,虚张声势,貌似豪放,反觉粗率。王铎那样的大书法家,成名之后,还坚持一日临帖,一日应酬,他的许多大尺幅作品,内容往往还是临帖。个人风格的形成,是在广泛地学习,深入地思考,透彻地领悟之后,不可能一蹴而就。学习草书尤其是这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草书的类别及学习轨程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