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如何临帖《蜀素帖》?米芾《蜀素帖》行书临帖要点?

 

米芾《蜀素帖》行书临帖习要

 

《蜀素帖》为米芾行书代表之作,董其昌评其书“如狮子捉象,全力赴之,当为平生合作”。写此帖时,米氏正值年富力强之际,临古甚深且风格已成,其技法水平达到一生中的高峰。习米者不可只关注艽用笔爽利之处和字形欹斜之貌,还须深入关注其法度之丰富精微、意趣之尚?深厚。临习米芾此帖,须着意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上溯魏晋之源

有学者认为,在宋代以“尚意”著称的“苏黄米蔡”书法四大家中,米芾是地道的古法派。米芾31岁初见东坡于黄州,“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因此米芾《蜀素帖》是其专学晋人6年后的作品,是米芾传世作品中年富力强时创作高峰期最为得意的代表性作品。创作此帖之前一个半月的赫赫名迹——《苕溪诗帖》可算作是为此作“热身”的作品。从整体的规模和书写材料,再到书写技法水平,《蜀素帖》明显更胜一筹。依笔者浅见,将《蜀素帖》比作米芾的《兰亭》当不为过。学习此帖,需要对魏晋古法尤其是王羲之的技法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和学习,否则不易找到学习此帖的切入点,也不容易有较大的收效。比如绞转笔法,米芾大量使用,在宋四家中是最为明显和突出的。但如果不了解这种笔法,则不能写出米芾的用笔变化,也较难理解其笔势形成的技法层面原因。再比如为后世所熟知的米氏用笔“八面出锋”的特点,也与魏晋笔法的出入笔特点和使转特点有直接关系。结字上米芾对二王的继承也很多,《蜀素帖》第十三行中的“口”字黑白关系大密度的处理与王羲之传世《孔侍中帖》中的“日”字(图19)非常相似。而这种处理方式在后世几成绝响。如果我们对这些联系不了解,是很难理解《蜀素帖》中很多的形式技法问题的,也很难有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细察点画之形

“一点之内,变起伏于锋杪;一画之间,殊舰挫于毫芒。”笔法的精妙,在于能够塑造精妙的笔形。学习笔法,必须对精妙的笔迹形态做细致精准的观察,之后才能领略古人笔法的奧妙之处。米芾《蜀素帖》的笔法,极尽精微变化,需要细致观察,以求得其笔法之妙。此帖第一笔,“拟”字(图20)第一横,上边廓凹凸微妙,需细细观察才能发现。此处上凸需要在行笔过程中侧锋按压的同时顺时针捻动笔尖才能形成。

除了行笔的边廓微妙变化需要细致观察并准确临摹之外,笔画书写的入笔、收笔处也要格外留意,出入笔之处的痕迹会在用笔动作方面给我们更多的暗示和启发。比如第二十行“湖”字(图21)的月旁竖撇下端收笔处,不细看只会觉得是一处略细的钝尖状收笔。但通过放大细看可知此处收笔有明显的出锋左上方回笔的细尖。这个回笔出锋的细尖表明此处收笔的动作不是到此为止,而是其势未尽的弹笔出锋后从竖撇内部向上行笔。再细看可知,字形右上方横折的横向笔画段呈由左下向右上的波浪形,联系前面竖撇收笔的出锋回笔向上之势,则表明此处横段波形乃承笔锋由下而来之势所致。以这种相承的用笔路线书写,与简单的驻收后再写平直的横向笔段相比,书写感及笔画结字的势态差异很大。古人书论中“毫发死生”“毫厘不察,则胡越殊风”之类的论断,体现了对临摹范本细察精临的要求。

三、精析势态之由

书法中所谓的“势”,即书法形象内在的力量感与运动感。首先是笔势,笔形贵有势,而不是静止僵硬、柔弱无力的笔画形象。笔势并不神秘,它是由笔画大小、形状和墨色等造型因素共同塑造的。比如笔画的粗与细,往往给我们用笔重与轻的感觉;墨色的润与燥,往往给我们行笔滑与涩的感觉;横画的左低右高,则给我们以上扬之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笔势有书写运动的展示,如“神”(图22)起笔的点由下而上的腾跃停顿后向下弹出,长竖画一贯直下由快而慢的垂坠,均是笔画与书写运动直接相关的笔势。

除了书写运动之势,笔画自身空间形象也给我们各种势态感,如“行”字(图23)上撇的下俯之势,以及下撇的上仰之势。

除了明显的用笔动作形成的较大的笔画主体部分外,细微用笔形成的细小笔画形状也对笔势的营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笔画中一些尖、角、丝等形状势态感也很强,对笔画的形态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下”字(图24)横画起笔向下的突起部分,有效地营造了整个横画的下俯之势;“吴”字(图2)字的下部的细丝细尖(附带笔形)充分展示了轻灵曼妙的呼应性用笔动作。

字贵有势,或者说字势是字形营造的基本冃标。字势,乃字形的整体构形所具有的体量感、力量感、运动感。有了整体之“势”,字形就具备了最基础的审美层面。米芾书法历来为人所称道的也是其书法的“得势”,其胜人处在于字势夸张奇诡,分析其字势可得此帖字形取势之法。

如“青”字(图26)上面三横,自上而下,由短而长,最后一横陡然加长,横势突显;下面月字底体势痩长,更加衬托出长横的横展之势。上面前两横收缩,三横平行,这些因素都使上部横展之势更加凸显;上部的横展之势与下部纵伸之势构成鲜明对比。如此细察精析,才能在临摹过程中领会并掌握此帖字势精彩之缘由。

再比如“姿”“屈”“旖”三字(图27)主笔突出,主次收放对比鲜明;主笔突出的同时,疏密对比也是一大特点:主笔纵放处,留白极为宽裕;辅笔收拢处,攒聚性显著增强。其中,“旖”字的轻重对比极为突出,且全字左倾。这些特点都是要在临习时格外注意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米芾《蜀素帖》行书临帖习要

打赏
合作伙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