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行书的历史: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行书的历史

 

行书产生于汉末魏初,它是在楷书字的结体基础上,吸取、融汇了今草的结体和用笔方法而派生出来的一种体段,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行书一出现,就显示出它巨大的生命力。一千多年来,延绵不断,一直到今天还被人们所喜爱,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行书具有简便、流动、写意和通俗的特点。它不但具谷广泛的实川价值,而且也很高的艺术价值。由于行书的表现手法极其丰富,从历史上不同时期出现的许多流派和风格来看,实是蔚为大观。故前人盛赞行书说:“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越优游,临事制宜,纵意适便,荇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中,最为风流者也。”(张怀瑙《书议》)

东晋二王在书坛上最富盛名,尤其是王羲之的行书,能“增损古法,裁成今体”,一变汉魏以来的质朴书风,开创出一派妍美流便、气韵高雅的新体,后世许多书家,几乎无不受其影响,故被历代奉为书圣。唐代颜真卿、宋代米芾、明代张瑞图、清代傅山等行书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一般地讲,要写好行书,首先要打好楷书的基础。实践证明,没有楷书扎实的根底,行书就不容易提高,故苏东坡《书说》中指出:“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能庄语而辄放言,无足道也。”事实上行书与楷书同源而异派,楷画写得流动一些,点_之间呼应一些,就是行书。楷书结构端庄,点画分明,行书结构变化,点画流动。然行书的变化必须建筑在平正的基础上,所谓“知其常而后通其变。”也不是楷书学好后再去写行书,而是揩行之间,相互陶淬,共同提高。

行书当以“气”为主,以“力”为辅。因此,特别强凋行气畅通,笔势要贯注。运笔上,行书比楷书更有强烈的节奏感。有势、有力、有节奏,整幅字才会显得气韵生动。行书贵在简便通俗。在用笔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伸缩性,它既可兼用草书的使转,又可融合篆隶的笔法,因此,在书写时有以点代画、以点代捺、以点代口、以画代点、以圆代方、以简代繁的手法。不但省略了笔画,又加快了书写的速度,同时使行书的结构更富有灵活的变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行书的历史

打赏

相关推荐

合作伙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