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山水画有哪些艺术特色?

 

中国山水画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与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东方审美文化和艺术传统。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

 

借景抒情     自然景物是客观存在的,思想情感是主观认识,山水画是客观世界的景与主观世界的情统一结合的产物。写景是为了“寄情寓意",意与景汇、景与情通,情景交融才能产生意境。为此,要求山水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山水画不满足于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要求画家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情与景有机的融合。在这种融合中,表现一种鲜明的、可给人以启示和想象的自然景象,同时又包含耐人寻味的意蕴(如图丨-6)。

山水画局部
山水画局部

写形传神     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既有其形,又有其神,形是可以感知的景物的实体外貌,神是审美对象内在的精神本质属性和外在神态情状的个性特征以及作者创造艺术形象所注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写形是传神的手段,传神是写形的目的。

 

独特的概括方法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与人物画一样,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西方传统的风景画是以透视学的原理去处理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而中画的山水画则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艮P把画家自己看做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如作盆景观,这样,千里江山也可以尽收眼底。画家或用长卷的形式加以表现,如北宋画家王希孟的长达11米多的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繁复的崇山峻岭,如前面提及的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以及元代画家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中国古代山水圃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中国画重视物象的本质结构的常态,从物象本身的结构去把握对象,不受光影变化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画论中有许多概括对象的简练生动的口诀如:石分三面、树分四枝、松皮如鱗柏皮缠身、仰为鹿角,垂为蟹爪等。

 

程式化的表现方法     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为了更好地表现各种树石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概括而形成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如表现山石的皴法就有披麻皴、折带皴、斧劈皴、雨点皴、卷云皴、荷叶皴等卜多种。经过历代画家的总结整理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程式表达,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反对照搬,主张灵活运用。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较人物画、花鸟画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括上述的山石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有“擦趁湿相化为“破墨”,以干累积为“积墨”等,可见中国山水画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