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仰韶文化彩陶,仰韶文化主要的类型: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仰韶文化彩陶详解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贤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最先发现,故称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前后延续约2000年。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一带,以陕西渭河流域、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相邻的河北、内蒙、甘肃、湖北等地区也有分布。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已经很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仰韶文化陶器以彩陶为主流,图案色彩主要为红色、黑色和白色,也有部分棕褐色、赭色和橙黄色等,装饰纹样繁多,主要为抽象的几何形,也有少量写实动物图案,另外还有磨光、拍印等装饰手法。陶器造型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等。此时陶器主要为手制,直接捏塑或泥条盘筑成形,有些经过慢轮修整。

仰韶文化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即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半坡类型以陕西西安半坡为主要代表,此外还有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华县元君庙等遗址。半坡类型的陶器均为手制,烧制时温度较高,多为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典型器物也直口圆底钵、卷沿浅腹阅底或小平底盆、深腹弦纹盆、小口细颈人腹壶、直口尖底瓶等。半坡彩陶几乎全部为红陶黑绘,以宽带纹、三角纹、斜线纹等几何形纹样和发达的动物纹样为主,纹饰多绘制在陶器的口沿、敞口器壁、器肩、鼓腹等醒目部位,这是出于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所致。原始社会生产生活条件简陋,没有家具,陶器等所有器物都是直接摆放在地上,而这时人类也以蹲坐为主,所以陶器上纹饰带的位置基本集中在人类蹲坐时视线最集中的部位(图1-2),在人类视线看不到的位置一般不进行图案装饰。

史前人类与现代人类使用陶器视觉效果图

半坡类细动物图案较发达,有有纹、蛙纹、鸟纹、鹿纹等,鱼纹和变体鱼纹是基本纹样,早期写实,后期逐渐几何化和抽象化,成为极具图案化的鱼纹(图1-3)。写实鱼纹、人面负纹、图案化的负纹和由鱼纹衍变而来的对顶三角纹是半坡彩陶极具特色的鱼纹类型。

半坡类型彩陶鱼纹图案演变示意图

庙底沟类型由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而得名,属于庙底沟类型的歌要遗址还有陕西华县泉护村、华阴西关堡等,庙底沟类型的典型器形有敛口曲腹钵、卷沿曲腹盆、尖底瓶、鼓腹罐等,纹饰以黑色为主,少数兼有红色,还发现有带内衣的彩陶。庙底沟类型的纹样上要是由条纹、涡纹、三角涡纹、圆点纹和方格纹组成的纹饰带,有学者认为这种纹样取材于自然界的花朵,花朵图案主要有两种,分別取材于蔷薇科和菊科植物的花朵,以蔷薇科植物为主。蔷薇科纹样是以阴阳结合的技法来表现其覆瓦状花冠,突出中心旋转的部分,以连续交错的构图,把花冠、蓓蕾、花叶和茎蔓结合成富于变化的多方连续图案(图1-4)。菊科纹样是将其合瓣花冠构成的盘状用阳纹及双钩技法表现出来,蔷薇科纹样在庙底沟类型中较为普遍。

庙底沟类型彩陶花朵纹演变示意图

庙底沟类型中也有动物图案,有蛙纹,更多的是鸟纹。鸟纹的发展演变也与半坡负纹一样,从写实到抽象,最后形成由象征鸟头的圆点和象征身体的弧线组成的图案。(图1-5)

庙底沟类型彩陶鸟纹演变示意图

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塑尚不能概括仰韶文化彩陶的全貌,除以关中和豫西为中心的地区外,仰韶文化还广泛分布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及湖北的部分地区。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差异,除这两大类型外,还形成许多其他类型,经常被提到的有西王村类型、后岗类型、人司空类型、秦王寨类型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仰韶文化彩陶

打赏
合作伙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