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欧洲古典油画的产生与发展

 

欧洲古典油画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油画作为独立画种的产生,学术界普遍认为与15世纪以前的蜡画与蛋彩画有密切关系。蜡画绘画技术又称"炽热画法",14世纪以前在希腊、罗马及埃及的古代绘画中流行,是一种用液态蜡调和颜料作画的技术,需趁热绘制,流程复杂,作品不易保存,这种画法虽然由于材质的缺陷很快被淘汰,但其造型、用色的方法与理念对后来的油画产生有铺垫性的积极意义;蛋彩画法即"坦培拉"技法是一种用蛋清和蛋黄调和颜料画在涂有底子的木板上的绘画技术,用鸡蛋液调色作画可追溯到古希腊与中世纪,属坦培拉绘画的雏形阶段,据说13世纪佛罗伦萨画家奇马布埃首创坦培拉技法,其弟子乔托加以完善,后来此技法盛行于意大利、尼德兰和法兰德斯等国家和地区。

(图1-1-1)其方法是将蛋液与水混合调和颜料多层绘制,优点是能画出细腻而有光泽的画面,缺点是干燥太快,色彩融合困难,画者必须按照严格的程序作画,另外,由于蛋液是生物胶质性的媒介,画面易霉变,气候潮湿的地方尤其不宜保存,这也促成了新的油性绘画媒介的诞生。蜡画尤其是蛋彩画传统为后来油画的产生与成熟提供了绘画技术与理论的基础。

三贤人来朝
《三贤人来朝》【意大利】乔托

油画,即以油为媒介调制颜料的绘画。有关绘画用油尝试的记载要比真正意义上的油画产生要早得多。据悉,最早提到绘画用油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的"卢卡抄本",它提到用一种树脂油调和颜料来作画,在以后几个世纪的抄本中也有类似的记载。12世纪,僧侣西奥费尔•鲁济罗斯写了有关"油画"的论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在这篇论文中,他介绍了亚麻油和阿拉伯树脂油的使用方法。有资料表明,远在12、13世纪的德国科隆画派就有人使用油性颜料了,后来公认的油画发明者之一的胡伯特•凡•爱克就曾去科隆学画。

还有证据表明,13世纪末在英伦三岛出现过类似油画的绘画。尽管如此,但一直以来还是没有找到适合于绘画的理想用油,直到15世纪前后的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成功地掌握了理想的绘画用油,即找到了一种包括做底在内的相对完备的作画的方法,创作了今天定义的油画。美术史家虽不能肯定凡•爱克兄弟是油画的发明者,但不能否认他们是在前人试验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种理想的以油脂为主的绘画媒剂配方,不少专家认为他们最大的功绩是在油脂中加入了天然树脂,使运笔流畅、干燥时间适中。凡•爱克兄弟发明的理想用油据说是用一种"白布鲁日光油〃和亚麻油或核桃油混合的树脂光油,用它调和在坦培拉绘画中使用过的颜料效果很好。杨•凡•爱克的《阿诺非尼夫妇像》和《根特祭坛画》(现藏于比利时根特城的圣•巴冯教堂,由20幅画组成)被认为是欧洲油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据了解,意大利最早研究并掌握油画技法的画家安东奈洛•达•梅西纳(1430—1479)是在去尼德兰了解到凡•爱克兄弟的油画技法之后,回到威尼斯传授油画绘制方法的,自此油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欧洲很快流行开来,此后的几个世纪油画几乎成为西方绘画的同义词。

以凡•爱克兄弟为基础经过文艺复兴逐渐完善的早期油画(即古典油画)从材料到表现方法诸多方面与现在的油画有很大的差别,可以说是蛋彩(至少有蛋彩间接多层的制作方法)与油彩结合的技术。具体方法通常是蛋彩打底,用蛋彩与油性媒介有计划地交叠绘画,其一般程序首先是在打了底子的木板或画布上画精确的线性素描稿(也有画家做精细的素描稿为粉本拓在画上),然后涂上一层赭石或土绿的透明色,接着常用蛋彩画出完整的素描关系,最后用油性媒介调透明色层层绘制直到作品完成。古典绘画的造型与色彩基本上是按严格程序分阶段完成的,一般我们也说这种技法是间接画法或透明画法。

虽然油画材料的定型稍晚于文艺复兴时期,但它很快就容纳了此前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一切优秀成果,并以自身的优越性推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走向高潮。从尼德兰的凡•爱克兄弟到德国的丢勒、荷尔拜因与意大利的"美术三杰"再到随后的威尼斯画派及西班牙的格列柯,构成了文艺复兴绘画或者说古典绘画的巅峰状态。(图1-1-2至图1-1-8)

蒙娜丽莎
图1-1-2 《蒙娜丽莎》

《创造亚当》

图1-1-3  《创造亚当》 米开朗琪罗
《希洛格玛斯肖像》
图1-1-4 《希洛格玛斯肖像》【德国】丢勒
《第五封印》【西班牙】格列柯
图1-1-5  《第五封印》【西班牙】格列柯
《农家婚宴》
图1-1-6 《农家婚宴》老彼得*勃鲁盖尔
《圣母升天》
《圣母升天》 【意大利】提香
丘比特与宫娥
图1-1-8 《丘比特与宫娥》【柯罗乔】

古典油画的表现在整体上是油画语言诸因素的综合运用,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个性的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对某一个或几个因素特别偏重,形成了略有不同的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大部分比较注重明暗法的运用,造就了画面集中而浑然的效果。达•芬奇的绘画是这种风格倾向的代表。同时期的北欧画家则大多倾向清晰地刻画画中景物各个细部,景物之间具有色彩的差别而非单纯的明暗过渡,丢勒的绘画是这方面的代表。意大利的提香特别注重油画色彩表现力,他常在暗底子上用明度接近、色相略异的色彩构成富丽堂皇的画面,透明颜料的多次晕染,忽厚忽薄的运笔,造就出丰富而美妙的质感效果。

文艺复兴时期虽然很多绘画大师的技巧、技法不尽相同,但受到社会尤其是宗教功利目的的限制与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另外,解剖学、透视学的完善也使他们更好地秉承着自古希腊就已奠定的表现客观形象的理念,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系统而完善的古典写实的技巧与观念被奉为绘画艺术不可逾越的顶峰,这一时期的画作也成为百学不厌的造型艺术范本。尽管如此,对于今天的习画者来说,多层罩染的作画程序比较繁复,更适用于预先有周密考虑的绘画,绘制效率与情感表达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欧洲古典油画的产生与发展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