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儿童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

 

儿童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

 

自发的探索和学习画画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自己特有的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并由此产生了特有的表现形式,耐人寻味,甚至于不可思议。这正是值得我们分析硏究和加以探讨的。儿童画画到底有些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一、物象的表现较为简约、概括。当儿童经历过乱涂乱画的一段时间后,不满足于笔纸所产生的动感愉悦,很快便用封闭的(似圆的、曼陀罗似的)图形和线群表现多种事物,有些是复杂的事物,像套叠的圆圈代表眼睛、嘴巴,或气球,或饼干、水果,或动物人物,直至头足人(象蝌蚪似的人形)的出现,都是简约的(见图14、15)。儿童这样画,自有他们的认识规律与表现理由,简约概括的形象并不只指简单的事物和简单的想法,往往代表了很多的事物和意思,由此下意识地把握了事物形象的最普遍的特征。心理学家称之为所谓“最好完形律”(格式塔心理学)。亦称记忆变迁原则,是指人认知客体时,总是以整体的完形的特点反映事物,并且总是以整体、完整、简单均衡的结构贮存在记忆中。既不是粗心也不是省事,而是受到生理心理机制的局限,只是我们难以理解罢了,这一点也正是儿童画稚拙浅显,不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绘画艺术的原因之。

物象的表现较为简约、概括的儿童画

二、侧重与夸张某些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儿童画画表达心理意象时,往往会不顾生活“情理”与“真实”,不管自然客观状况是不是那样而强调所画物中自己认为最重要、最美好、最有特征的地方,甚至超越生理限度和生活范围进行延伸变形并将色彩任意组合。这种极其主观的绘画表现,一是儿童不懂常识,二是虽然懂得常识,但为了突出个人所好,渲染主题,表达感觉而“只能这样”。符合目的性而不一定符合常规性,这也是成人艺术创作的原则之一,以至于很多成人画家也自叹不如儿童的胆大妄为,这是儿童理想化思维的体现(见图16、17)。

侧重与夸张的儿童画

三、不同时空里事物同时呈现。儿童在不断认识世界,充实与丰富人生的过程中,观察和思考主要是直觉行动式的,不擅于转弯抹角,怎样看就怎样想,怎样想就怎样做。在画画中,往往是立体地观察到了,终而平面地表现。当儿童要表现同一事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或者是有联系的不同事物时,便采取同时展现的方式画出(见图18),非常有趣。很多成人的装饰性绘画(壁画、风俗画)也就是运用的这种形式。毕加索很好地吸收了儿童的表现方法,创造了绘画立体派风格,令世人激动不已。

地铁儿童画

四、表现“里面”事物的透明画法。儿童绘画时既画“看到了”的事物,也画“知道了”的事物。当他们着意要表现“知道了”的(当然也许是看到过的)“里面”(内部)事物时,往往凭借想象,抛弃遮挡的“外衣”,画出里面的人和物。像房子里有人,车里有乘客,动物肚子里有食物和崽崽等。这种“不合理”的巧妙形式,源于儿童的求全心理,似乎不画出来不足以体现“知道得很多”。这种透视的剖面式的表现,在现代建筑、设计、舞台布景等艺术领域都还在广泛运用儿童这种初始的聪慧的办法(见图19)。

去看奥运会儿童画

五、无形事物的表现有形化。很多事物客观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可以感觉到、体验到,却就是看不见或摸不着。用写实的表现难以把握,成人画家有时都束手无策。对儿童来说好像没有不可能的事,经常将无形事物和无形的内在联系进行有形化地表现。这情况大多是儿童自作主张,通过“合理”的想象,水到胃成‘它表示出来,使自己满意,令他人领会儿童画里经常有“多余”的线条、形状、左彩,其实是表现的光线、冷热感、声,音、做梦、发脾气、“有关系”等等看不‘见或摸不着的某种东西与意识。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钦佩儿童的大胆机灵。年龄越小似乎胆子越大。漫画家常用此法,可见儿童画也具有很明显的漫化特征(见图20)。

花和蜻蜓儿童画

六、选择事物特征视觉面进行表现。儿童画画非常讲究选择物体最佳的、最具视觉特征的某一方面逬行描画表现。这不仅说明儿童认为那一面生动好看,也说明儿童观看得最多,识记得最深的也是那种样子;还因为便于把握其形象特征,因为区别于其它形象的还是那一面。画人物总喜欢画正视的,画动物多画正面头和侧的身体,家具多画展幵的,花儿多画正视幵着的(见图21)。当然,儿童这样表现,还与他们所画事物在生活中与“我”的距离、高度有关。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作品中也常有这样表现视觉常性的作品。

猫的儿童画

七、画面构图的多样化。儿童画画没有成人那样多的清规戒律和构图法则,在画面安排上既不考虑均衡对称,也不考虑对立统一,怎样认识理解的就怎样画出来。有时天在上,地在下,画一长横线为“底线”,人和房屋、树木花草全立在“线”上;有时边画边看,视点移动,人和物呈幵放式的“团团转”;转动画纸或倒序画人画物也很常见。种种自由随意的画面反而体现出画面构图的多样化(见图22)。这些构图的方式与现代美术大师的作品构图具有异曲同工之美。

打伞和牵蝴蝶的小朋友儿童画

八、擅用泛灵的似人手法。儿童画画并不满足于客观地描搴表达“真实”,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去想当然地表现世界。看到一闪一闪的星星便认为那是在眨眼睛;看到飘动的云朵会想象那一定很快乐;风中摇曳的花朵会不会哭脸……儿童会认为一切活动着的和美好的事物都会像自己一样有思想意识与感情。在生活里,受了委屈的女孩会抱着布娃娃诉说衷肠;在儿童的画里一切都可以有生命有灵性,可以有人所具有的全部。为了画画,为了生活的需要,儿童可以以现实为基础,营造出一个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如苹果会变成昆屯的房子,动物也想坐火车去春游,太阳公公,月亮阿姨……(见图23、24、25)儿童的这种泛灵意识支配下的似人手法还在影响着一代代安徒生、格林式的成人作家。儿童天真无邪的想法,难道不可以说在净化这个芜杂的世界么?

拟人手法的儿童画

九、努力追求成人审美标准的趋向。儿童到了少年期,知识经验的丰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水平,幵始放弃小时所具有的方方面面,甚至怀疑着被大人称赞的优秀作品是否真的那样好。在他们曰渐成熟的心理生理支配下,幵始努力追求成人审美标准,也就有了刻意的表现与大多数人都能理解欣赏的作品,但并不见得是优秀的作品。如果引导得好,可以使他们的绘画随着自身成熟而逐渐成熟起来。形成儿童绘画特点的原因有:1.身心发展的制约;2.不在于着意刻划表现客观真实模样;3.画的是视觉经验中的图像,而非镜面中的图形;4.受最好完形律的记巾乙变迁原则的制约。

 

以上所列,只是儿童画中较常见的表现形式特点,还有很多的具体样式需要我们从生理、心理上进行硏究分析才能理解。例如左右不分、重复表现、概念模式、色彩配置等等都充满着很多奥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儿童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