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晋代草书

晋代草书

 

晋代是草书成熟时期。由于司马氏严酷的政治统治,士大夫文人为逃避现实,或崇尚清谈,或寄情书法,加以代代相传的师承影响,以及书法理论的发展,使晋代的行草书达到了历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是后人学习的典范。

西晋以章草为主,著名的书家有索靖、陆机;东晋以今草为主,著名的书家是王羲之、王献之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官至尚书郎,酒泉太守,征西司马,人称“索征西”。善草书,八分,尤精章草。与尚书令卫罐齐名。唐张怀瑾《书断》列索靖章草为神品,评云:“幼安善章草,书出于韦诞,峻险过之。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宣和书谱》说:“靖以章草名动一时,学者宗之。如欧阳询以翰墨自名,未尝妄许可,路见靖碑,初过而不问,徐视乃得之,至卧碑下,不忍去。王庚尝得靖书,每宝玩之。遭永嘉丧乱,乃四迭缀衣中以渡江。”足见其书为人所重。他的章草沉实凝重,跌宕多姿,所谓“银钩虿尾”。他的章草作品有《出师颂》《月仪帖》《急就篇》。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吴大司马陆抗子。吴亡入晋,为太子洗马、著作郎。后依附成都王颖,表为平原内史。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与弟陆云,时称“二陆”。善行、草书。《宣和书谱》说:“陆机虽能章草,以才长见掩耳。”他的草书作品《平复帖》是当今传世最古的名家作品。历代相传,至近人张伯驹先生将此国宝献给国家。明董其昌跋云:“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此数行,为希代宝。”此帖用笔圆劲古朴,一字一断,似章草;帖中有许多自右向左下的笔画,又是今草的特征。它介于章草和今草之间,是章草向今草过渡的典型作品。

高闲上人之妙墨,草书

王羲之,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迁至会稽山阴。王正孙,王旷之子。官至右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又称“王会稽”。初学卫夫人,后学张芝、钟繇,又学蔡邕、梁鸿、张昶等书,精研体势,增删古法,推陈出新,改变汉魏以来朴拙书风,开创妍美流便的新体,为行草书创立了最高的准则,被誉为“书圣”。他的行书作品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草书有《十七帖》等。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称赞他的书法说:“古今莫二。”唐太宗酷爱羲之书,亲为《晋书》撰《王羲之传论》,赞其书说:“详察古今,研精篆素(此指书法),尽善尽美,其惟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吴兴太守、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工书,精通各体,尤擅行草,与羲之并称“二王”。相传幼时学书,羲之从后抽他的笔,抽不动,说:“此儿后当有大名。”献之曾以帚沾泥汁在墙上写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如市。他幼从父学书,后学张芝,敢于创新,书法英俊豪迈,飘逸飞动,进一步打破了汉魏以来古拙的书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说献之书“骨势不及父,而趣媚过之”。米芾《书史》说:“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羲之草书,基本上一字一断;献少草书字字相连。从草化上看,献之有所超越。潘伯鹰先生《中国书法简论》说:“我以为论书才是儿子高,论书德是父亲厚。”传世作品有《中秋帖》《廿九日帖》《鸭头丸帖》《地黄汤帖》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晋代草书

打赏

相关推荐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