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草书的章法大结构面解析

 

草书的章法大结构面解析

 

学习结字、笔法、行法、用墨等技法是为章法服务的。章法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是研究字与字、行与行以及整幅字之间分布的艺术处理方法,集中体现着书写者的审美观念和概括能力,是用一种大的观念在分割空间,所以也称为“布局”、“布白”。我们在“几何分析法”中已提到章法的第一效果——大的块面感,这种大的块面感就是整幅字的搭配和留白所带来的效果。因此,一定意义上讲,章法是在讲构图,它至少需要考虑到点画、字构、行气、用墨、落款、钤印等方面。一幅作品的风格、气韵、神采、意境都是靠这些基本要素的有机组合形成的,所以章法是个大结构。许多人在创作作品之前,往往是用铅笔或钢笔先设计小稿,然后再用毛笔放大,直到满意为止。这种方式就是在寻找合理分配空间的最佳方式。但写正稿时,不要受小稿的限制,在合乎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当随机应变,尽意而为,这样才能匠心独运又成于天然。我们用草书的结构观来对草书的章法作几点具体分析说明。

 

①纸字辨正

可以根据纸的大小,来选定书写字的多少与字体大小,也可以根据书写字的多少与大小,来选定纸的大小。书写之前需先计划一下,所写字的行数,每行的字数,落款的位置和钤印的位置、大小等,做到“心中有数”,不可盲目下笔。可以采取画小样稿或打腹稿的方式。书写之前要“立意在先,胸有全局”,书写时则不必拘泥于小样稿或腹稿的约束,大胆落笔,注意细节,因势生形,自然得体。

 

②首字管领,首尾兼顾

唐代孙过庭《书谱》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这是对书法的一种规律性认识,意思是说,书法作品的第一个字关系重大,它起到管束全篇的作用。开篇的第一字起着定基调的作用,是统管全篇字的领袖,其大小、斜正、轻重、疏密、农淡等,都应认真考虑,因为其它所有字的精神与首字是贯通一致的,这才体现了整幅字的统一性与风格特点。这也是“势”的规定性。草书一般要求第一字要写得略微大一点,粗重一些,使其具有管领的气势和力量,使整篇字不流于纤细轻弱。当然尾字也需慎重处理,要压得住,收得稳,从而首尾相映,形成一个和谐整体。如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廿九日帖》等都提示出,第一字的处理方法值得仔细玩味。

 

③行气贯通

行气贯通,就是“整幅作品气脉相通,笔笔相应,字字相生,左右顾盼,上下承接,疏密得当,互相生发,曲直自然,一气呵成”。无论章法形式是什么样的,在一行字中既要精神贯注,又要能够变通,如采取字距不相等和字形有长短、大小、轻重、正斜、疏密、参差等变化的方式。一般讲,有点画处用笔较重,牵丝萦带的地方,用笔较轻。这样就能够筋骨分明,意态流动。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很形象地说明了字与字间的体态多变与神气贯通。王铎、傅山的作品,字——行——章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正如清代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所说的:“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成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不外散。”关于行法,我们在“势与行气”中已有详论,此不赘述。

 

④疏密分布

在章法这个大结构中十分注重疏密的分布,所谓“计白当黑”、“计黑当白”、“疏能走马”、“密不容针”是也。疏与密主要是通过黑与白的对比表现出来的,黑的面积大,给人以丰满、充实的感觉,而白的面积大,则给人以空阔宽松之感。一幅字为了取得疏密对比效杲,往往采用加粗、紧缩点画或字与字靠近等方法来加大实笔的密度以及运用将字拉宽、拉长、环绕或延长竖笔(横、撇、捺)等的方法,使空白处增加变化,如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吴镇的《心经》等。这又与用墨有着太多的关系,这点我们将在“用墨的常用方法”中进一步说明。而章法布置还需考虑四周的布白,上要留天,下要留地,左右也要少量留白,便能显出空间感。并且,落款和钤印也很重要。只有处理好了这些关系,才能使作品更加生动、完整和统一。

 

⑤错落有致

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尤其是草书,对错落的要求非常高,章法上无错落变化、状为算子的草书作品是失败的。在“草书是一种符号系统”这一部分中,我们用了较大篇幅对孙过庭的《书谱》和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作对比,提到了书法创作论。严格地说,《书谱》不是一幅经过巧妙构思、反复推敲的书法作品,只是随手而出。唯其如此,《书谱》流露出质朴的美和自然的章法。孙过庭在处理草书类同字的变化上是苦心孤诣的,力避重复和雷同。同样在章法的错落上,也是有意或无意地发挥着他的高超技艺。不仅有行气上的错落,也有行与行之间的呼应错落。《书谱》中多次出现的避实就虚方法——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轻或重,完全服从布局章法美的需要。尽管于右任的标准草书,有着追求标准草书字字独立的理性约束和草书渴望自由无碍和痛快淋漓的本质而形成的两难性,但其碑草仍写得摇曳生姿、错落有致。傅山以行书入草的成功也曾借助于此法(见图59)。对这种方式的成功运用,孙过庭不是第一人,前有羲献父子等;也不是最后一人,后有徐渭、王铎、傅山等。形成呼应错落的章法,是草书的一种内在规定性。

⑥总体把握

整体观是我们贯穿草书结构始终的一个命题。本文已有论述,此处提出是为进一步强调。这种总体把握是一种结构观念,字构、行气、章法是息息相关的,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章法是个大结构的意义在于揭示了草书的本质是一种总体把握的观念,其中作者的匠心与笔画情调是对应的。就《书谱》而言,章法“前收后放,前凝滞后跌宕,前平正(相对而言)后险绝。”这与作者的心态是对应的。开始部分,孙书写时是一种虔诚的心理,因而显得谨慎拘束,不少字有雕琢之痕;第二部分,心情渐渐放开,字写得流速不羁,点画间似断还连,漸入佳镜;第三部分,愈写愈快,思逸神飞,心手皆忘,变态无穷,似有醉态,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第四部分,书写者心情渐趋平静,速度渐缓,心手双畅,点画欲断还连,略近烂漫。整体观的另一个涵义是说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譬如:书写墓志铭用楷法则恰当,而草书则更适合表现“大风起兮云飞扬”之类的内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草书的章法大结构面解析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