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草书的书写方法

 

草书的书写方法

 

草书不易辨认,不易学亦难精,从实用角度h看意义不大。但草书省简便捷,纵心奔放,富有变化,各种书体中易流露作者个性。因此草书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尽管比较难写,还是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人们的喜爱。

现将草书创作中所用工具和书写方法加以说明:

所用工具包括笔、纸、墨、水等。

:以锋长,锋柔软,蓄墨多,下水慢的羊毫笔为佳。

:以吸水性强,易渗化的生宣纸为宜。

:自己磨墨,浴浓为好。

:砚台旁放一笔洗,备好清水。

 

一、执笔法

书写方法包括执笔法和用笔法:

执笔法:三指执笔,悬腕悬肘。

写字必先学会执笔,好比吃饭必须先学会拿筷子一样,如果拿得不得法,就会发生拈菜不方便的现象。这样的情况,我们在聚餐时可以遇到的,因为用筷子也有一定的方法,不照着方法做,便失掉了手指和两根筷子的作用,便不会发生使用的效力。同样,如果执笔不得法,就写不出形体美观的字。

学会执笔还要讲究腕法,如黄山谷在《学书论》中所说:“腕随己左右”。也就得连带着讲到全臂所起的作用。因为用笔不但要懂得执笔法,而且必须懂得运笔法。执笔是手指的职司,运笔是腕的职司,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完成用笔任务。照着三指执笔法,手腕自然灵活方便,挥洒自如。字越大执管越高,要视情况因人而异。

用毛笔写字时,行笔能够在一点一刚中间,却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特別是长锋羊毫笔就更难了。从头到尾使尖锋都在点画中行而一丝不走,这是人人都能理会得到的。用什么方法使用这种工具,才可以使笔锋能够随时随处都在点华当中呢?在这里,人们就来利用手臂生理的作州,用腕去把已经走出中线的笔锋运之使它回到当中地位,所以书家向來都要讲运腕。但是单运腕是不够的,因为要先使这管笔能听腕的指挥,才能每次将不在中线上的笔锋,不差毫厘地运到当中去。若腕只顾它的,而笔管却是没有被三指捏住,摇动而不稳定,那就无法如腕的意,腕要运它向上,或许它偏向了下,要运它向左,或许它偏向了右。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办呢?必须先讲执笔,笔执稳了,腕运才能奏功,腕运能够奏功,才能达成所谓“笔笔中锋”的目的,才算不但懂得笔法,而且可以实际运用笔法了。

 

二、用笔法

用笔法:以中锋为主,加以绞转、裹锋、散锋、破锋。

所谓笔法,以右手“经典”执笔法有规律地來冋转动毛笔,令笔画纵横自如的方法即是笔法。运用这种笔法,即是用笔。严格地说,用笔法写成的字才是“书法”。

中锋:

中锋是指书写时笔锋的中心处于线条的中心线上。草书用笔为何以中锋为主呢?为的要把每个字写得好,写得圆满,写得美丽。怎样才会圆满呢?那就是当写字行笔时,时时刻刻地将笔锋运用到一点一_的中间。笔的制作,我们是熟悉的,笔头中心一簇长而尖的部分便是锋,周围包裹着的好像短一些的毛叫副毫。笔的这样制作法,是为使笔头中间便丁含墨,笔锋在中间行动时,墨汁随着也在它所行动的地方流注下去,不会流偏,而均匀渗开,四面俱到。这样形成的点画,自然就不会有畸轻畸重、畸左畸心等方面的毛病。能够做到这样,就是书法家所称道的“笔笔中锋”。自古以来书法家所写的字,结构长短疏密,笔画肥瘦方圆,往往不同,可是必然冇相同的地方,就是点画绝大多数是中锋。因为这是书法最重要的笔法,古今书家所公认而却遵守的笔法。

绞转:

是当收之时,略微一提,整个笔毫转到另一面,这个动作有时候“提”只是个意思而已,实际上是强制把笔毫拧过来,所以称“绞”。书写的时候,笔毫向一侧弯曲,写到一画收尾,其势几尽,此时把笔锋做180°翻转,借其原先弯曲的反势,力量倍增,调锋十分彻底,容易做到每一画都气势润达,仿佛精力无穷,生机勃勃。

以前见有论笔法的文章中提到“翻锋”,有点接近这个意思。绞法因为算是强制性的扭转,转折处颇见神俊的精神,尤其是用方笔,更现硬朗姿态,所以不但晋人法帖中常见,更多的表现于善用方笔的魏碑中。

观看晋人的字帖,处理转为收锋呼应有两种做法,一是绞转,一是提按(顿笔)。提按是将收之际,把笔锋向右上方提起,利用毛笔的自然弹性,让笔锋向然冋直一点(不可能完全回直,即便是弹性最强的狼毫)然后向右下方压下去。最后向左下方衔接下一画,这样在字形上虽然是180°的转了,但笔锋实际上是拆成了两次90°的转折,是利用笔毫中段把毫尖“挫”过来了,所以仍然是用笔毫原先的那一面来书写。弯曲的笔锋就无从彻底进行调整,故难以做到完美的精神状态。因为这种写法有分解动作,比较方便,容易操作,能做到字形上的整体美观。

魏晋多用绞转,唐以下多用顿挫。因为提按比较容易学,稍加训练,即可写得像模像样。以至到元之赵孟頫,明之董其昌,虽然力推魏晋,但笔法依旧沿袭唐后,虽字形颇似二王,但终不脱妩媚与寒俭,考察其存在碑帖,可以从那里得些珠丝马迹。

裹锋:

说到裹锋先讲“转笔”。“转笔”则集力T手指捻转,使笔尖的力不分散,易控制笔両粗细,令其_转光滑,具行笔快捷。用“转笔”书写,笔锋始终是裹着的,可以连续写多字而不州掭毛。即使笔锋叉开时,依旧可以写出清晰的字,这就是裹锋的由来。特别适宜草书的连续书写。

散锋:

提到散锋先说“不转笔”。不转笔即靠提按用笔,笔尖承受的压力太大,故把捤吃力,不稳,易抖且滞慢。正因为是左手持简牍或纸,辅垫不能绝对稳定,笔尖的用力会使笔毫散开,影响书写速度与美现。

用“不转笔”书写,写不了两笔,笔毛不是偏,就是叉开,需要不停地把笔毫掭尖。偶而用“不转笔”书写,易出飞白而丝丝可见,有时会戛然而止,这就是散锋的效果。

 

总之,草书用笔灵活多变,千变万化不离其宗(中锋),施以绞转、裹锋、散锋、破锋等,从而给草书狂草添上腾的翅膀,在草书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草书的书写方法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