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宋代宫素然《明妃出塞图》绢本设色名画高清大图赏析

宋代宫素然《明妃出塞图》绢本设色名画赏析

“明妃出塞”(或称“昭君出塞”)的故事流行于宋代诗词戏曲,其故事立基于传说中的王昭君由于哲臣无能远嫁塞外的不幸遭遇。在历代仕女画中,“明妃出塞”也是自宋以来很常见的绘画题材。如明代画家仇英的《临宋人画册》中就有对“明妃出塞”的描绘,其母本即源自宋代画册,图中的“明妃”坐在骆驼拉的车中而放声恸哭。与仇英所描绘的悲情场面不同,宋代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则反映了宋代绘画对于“明妃出塞”的另一种阐释——是在风雪中毅然前行的英雄式的昭君形象。宫素然的这一阐释,与藏于吉林省溥物馆的《文姬归汉图》在作品构图、人物形象更加相似,最人的不同则是在昭君身后多了一个抱琵琶的侍女形象。

为什么同一个“明妃出塞”的画题,有的作品描绘得如此悲戚哀怨,有的作品却是如此大义凛然呢?宫素然和张瑀一样,都是画史无载的画家,两人选择同一图式来表现不同的绘画主题,即是闪为王昭君、蔡文姬的经历有些相似,都是在汉族政权衰落而外族力量强盛的大背景下的个人命运的转折,所以像“明妃出塞”这样的个人性悲剧最终体现的却是民族性的历史悲剧。

王昭君是汉代的美女,蔡文姬则是汉代的才女。在画家的具体描绘中两者形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昭君”的形象较“文姬”更柔弱而女性化,还携带着“琵琶”,而画中的“琵琶”也是有效区分“昭君出塞”与“文姬归汉”的重要标记。唐朝李商隐《王昭君》诗有“马上琵琶行万里”之句,北宋王安石也有“传语琵琶心自知”的诗句来描写王昭君,元曲家张可久在《越调•寨儿令•题昭君出塞图》中又有“送琵琶三两宫娥”。“明妃出塞”是否真的带着琵琶,这在正史中无从考证。而身处风雪漫漫、气候恶劣的胡地,闲时弹起琵琶以排解心中思乡的苦闷,想必这是文学家们对昭君所处境遇的浪漫想象吧!

文学家们不仅想象了“明妃出塞”的场景,甚至为其出塞编排了凄美的传奇故事。南北朝吴均在《西京杂记》中凭空捏造出一个画师“毛延寿”,说因为王昭君不肯给他贿赂,他故意把昭君的容貌画得丑陋不堪,以致多年也得不到汉元帝的召见。元代剧作家马致远更在《汉宫秋》的杂剧中进行更多引申,进一步描写毛延寿阴谋的败露,元帝与王昭君双方发生爱情,毛延寿畏罪逃至匈奴,把王昭君画像献给匈奴单于,单于遂率领百万雄兵入侵边境,指名要索取王昭君为妻。元帝迫不得已,只得忍受屈辱,将王昭君嫁往匈奴,王昭君行到黑河,遂投水自杀而死。

无论是文学的想象还是绘画的描绘,在这个凄美壮烈的传奇故事中,“昭君”最终提升为一个无可辩驳的主角。这个主角的女性身份,令观赏者寄予了更多的同情,而这个女性身份的主角,也以她“英雄式”的形象给予人们更多的是鼓舞与激励。这在中国历代仕女画的创作中是一个十分独特的类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宋代宫素然《明妃出塞图》绢本设色名画赏析

打赏
合作伙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