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元代佚名《揭钵图》绢本设色名画高清大图赏析

元代佚名《揭钵图》绢本设色名画赏析

“鬼子母”,是一个来自印度佛教的神,鬼神王般若迦的妻子,有子五百。她生性凶暴,常抓人间的小孩来吃。佛祖知道后,抓了她最心爱的小儿子宾迦罗,盖于钵下。“鬼子母”不见小儿,率众鬼子揭钵不成,无奈求助佛祖。佛祖要她答应遵守“三皈五戒”,方还其子。“鬼子母”救子心切,只好答应,从此便改邪归正。这是记载于《宝积经》中的故事,宣扬的是佛祖对恶人的感化。

在中国佛教艺术中“鬼子母”的创作有很多。譬如在壁画、雕頌领域,山西大同的善化寺,有金代的“二十四护法诸天像塑像”,其中就包括“鬼子母”;北京西郊法海寺明代壁画中也有“鬼子母”。这些艺术中的“鬼子母”往往被塑造成一位美丽端庄的贤母形象,衣饰华丽,神情温婉,强调的是人间的母子亲情,具宥很强的世俗化倾向,丝毫不会使人联想到她就是“食人子”的鬼母。除了壁画、雕塑中的“鬼子母”,在历代卷轴画中也有关于“鬼子母”的描绘,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这幅《揭钵图》卷。

此图描绘佛祖将其幼子宾迦罗扣于钵下,鬼子母遣众小鬼意欲揭钵救子的悄景。图中佛世尊神态安然地趺坐也莲花座上,众天神手执兵器耀武扬威地护其左右,正藐视地静观众小鬼徙分无功的揭钵场面。小儿于钵中哭叫着张手求救,小鬼们不遗余力地用尽各种方法抢救,鬼子母面带忧色地被众孩儿团闭围住,她显然已为解救幼子而心力交瘁。

作者通过对处于尖锐冲突中的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感情的个性化描绘准确地表明了他们不同的地位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画面具苟形散而神不散的内聚力。此图中对小鬼的描绘最为生动。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幽默诙谐地表现了造型夸张变异的小鬼。通过他们绳拉木撬等忙乱的举动赋予固面强烈的动感并烘染出紧张激烈的气氛,从而准确地表达了揭钵的创作主题。图中不同的形象用不同的笔墨线条勾画,武士及小鬼以粗旷的墨线勾描,通过对他们坚实的皮肉筋骨的刻画表现出他们的力量和所具有的勇猛精神。佛祖、鬼子母、童子用轻柔的细线勾勒,通过衣料柔软的质感衬托出他们纤秀婉约的姿容。全幅用勾线填彩法,色彩厚重丰富,有早期壁画的风格,给人以活泼明快的视觉感受,令画面不显得不过于沉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元代佚名《揭钵图》绢本设色名画赏析

打赏
合作伙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