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中国画的孕育期:先秦至两汉

 

先秦至两汉——中国画的孕育期

 

中国古人常将绘画的起源归于伏羲、黄帝、史皇、画嫘等远古神话传说人物。战国《世本》曰:“史皇作图。”《画史会要》曰:“画嫘,舜姝也。画始于嫘,故曰画嫘。”但根据现存确凿的考古材料来看,中国绘画的起源最早可以远溯至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是彩陶。原始人用类似干毛笔的工具蘸上矿物颜料在上好一层“陶衣”的陶胚上进行绘制,烧制后形成红、黄、赭、白、黑等颜色图案的彩陶。彩陶画制作精美,描绘有各种图案题材。如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陶缸上有一幅鹳鱼石斧图,水鸟衔一条大鱼圆眼、长嘴、两腿直撑,造型特征准确,并高度概括(图1-9)。

仰韶文化鹳鱼石斧陶缸
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形盆

另外,在彩陶上还有人物形象,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形盆,在口沿和内壁上描绘有人物手拉手地舞蹈的景象,形象鲜活,线条精练(图1-10)。彩陶上还绘有大量的抽象几何化的纹饰,很多是对早期具象图案不断抽象变形演进而来。原始彩陶画呈现出色彩明快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富有变化,装饰画面充满节奏感等特点。可以看出中国的史前绘画对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已经娴熟地运用,并且掌握了形式表现的技巧,同时具备很高的审美意思。

夏商西周三代时期以青铜器著闻于世,绘画遗存则较少。但青铜器复杂多变、华美诡秘的纹饰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一种抽象形态的美感,这奠定了中国艺术不重模仿讲究再现和写意的审美取向。在《周礼•考工记》的“画缋之事杂五色”“绘画之辦后素功”等记载是具体描述绘画的分工与步骤。三代的金文与甲骨文保留大量象形的图像文字,可以说是中国艺术书画同源相辅相成之最早实证。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绘画已逐步脱离所依附的工艺门类的载体,呈现独立发展的势头,但仍还有较强的装饰性。而这一时期流行的明堂壁画、肖像画、墓室壁画带有明显功利性的礼制教化特征。韩非子所谈“画犬马难,画鬼魅易”,是对绘画存形写实表现的较早品评。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1号战国楚墓出土的《龙风人物帛画》长沙子弹库1号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是我国较早的独幅画,两幅都是表现灵魂追随龙风升天的招魂情饺,均以立轴样式,用墨线勾勒,行笔流畅,有早期人物画的基本笔法,而中国画的传统形式也基本确立。

秦汉开辟了四百多年的稳定局面,绘画也进入个迅速的发展期。在内容题材上有了很大拓展。在表现技法上,发展以笔墨为主要工具,以线条为主要手法的造型观念。在秦汉出现了宫廷画工为主体的专业创作队伍,并有文人投身干画事之中。张衡是史载画家中最早用纸作画者。蔡邕《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其独创八分书体,又有《讲学图》《小列女图》传世。桓帝时的蜀郡太守刘褒画的《云汉图》使人见之觉热,而《北风图》使人见之又觉寒。在秦代《拾遗记》中还有外国画家西域骞霄国烈裔的最早记载。

汉代的墓室壁画形式与内容非常丰富,在壁画技法上也掌捤笔法的虚实顿挫和敷彩的浓淡渲染。汉代的画像砖和画像石分布广泛,留存数量众多,是研究汉代绘画的歌要参照,画像砖和画像石在表现上以刀代笔,线条强健,注重动势,简练生动,这都是之后中国画所体现出的独特审美趣味。

在长沙马王堆一号三号墓出土的几幅帛画以及山东金雀山出土的一幅帛画是汉代绘画最重要的遗存。马王堆一号墓的“T”形铭旌画而完整,形象清晰,是具有较高水平的独幅画。绘画的线条粗细富变化,流畅而致韵,运用勾线平涂,渲染,直接涂色等着色方法,色彩瑰丽,富华厚重(图-11)。

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

另外,汉代的木器画、漆绘、陶绘、铜器画等也有非常重要的表现。如长沙马王堆的一号墓两汉的朱地漆梢彩绘笔法娴熟、色彩强烈、想象丰富,整个画面宂满流动的韵律,是精美的漆画珍品(图1-12)。

马王堆的一号墓西汉的朱地漆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中国画的孕育期

打赏
合作伙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