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吴昌硕《鳜鱼图》

吴昌硕《鳜鱼图》赏析

纵146厘米,横42厘米。

你看画面上的一群鳜鱼是那么悠然自得地在水中游动,它们各向展示出自己的泳姿,似在表演水中芭蕾。

吴昌硕以墨色的浓淡把鳜鱼形象地表现出来,繁简得当,主次分明。同样,吴呂硕通过墨色的浓淡把微波荡漾的水也衬托出来了,看似随意洒脱,实则功夫老到。

欣赏到此,这幅画呈现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是吴昌硕的画面布局与技巧,那么这幅画仅仅到此就结朿了,它也许就是一幅表现平平的画了。

让我们把目光移向画的右上角,原来吴昌硕在这里抄录了一首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泰匕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名诗《渔歌》。

吴昌硕为什么不写其他的诗句而挑了这首诗呢?有人说,因为吴昌硕画的是鳜鱼,诗中也提到了鳜色,题材一致,才抄录上去的,这种说法不错。但诗中也提到了渔翁,吴昌硕却为什么不画呢?

让我们来慢慢地揭开谜底。

张志和在写完这首诗后根据诗意还作了一幅画,名叫“鳜鱼图”,这也是一幅非常著名的画,可惜画已失传,我们今天只能闻其画名而不见其画了。

吴昌硕的这幅画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张志和诗中的主体是穿蓑衣戴竹笠的渔翁。在古人的文学作品中,渔翁常常被用来表达作者的一种情感、怀抱和志向。

渔翁是全能全才的隐士的代表。这最早可以追溯到姜太公,姜太公80岁还在碌溪钓鱼,后来他被周文王请去当军师,协助周文王推翻了商纣王政权,成了周朝的开国功渔翁也指浪迹烟波、自食其力、不问事务的一类人。这在庄子的《渔父》和屈原的《渔父》中都有所反映。

渔翁也可以是理想社会的发现者。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叙述的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发现一处世外桃源就是如此。

那么,吴昌硕心目中的渔翁到底是上述的哪一种呢?或者都不是,或者是他们的混合体?还是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吧。这样,我们就揭开了吴昌硕之所以不画渔翁的谜了。

最后,这幅画还告诉我们,在欣赏画的同时还应注意题画诗,它往往能引导我们更好地去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吴昌硕《鳜鱼图》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