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徐渭《牡丹蒸石图》轴赏析

徐渭《牡丹蕉石图》轴赏析

 

徐渭《牡丹蕉石图》轴,纸本,水墨,120.6X58.4cm,上海博物馆藏。

徐渭的没骨花卉是大写意中的一种粗笔画法,在他的没骨花卉画中,有三种造型语言:一种是较多地取用了明末吴门陈淳、周之冕勾花点叶一派的笔墨;另一种是以胶、墨相融的画法;还有一种是纯以水墨涂抹渲染,本幅属后者,也是徐渭用得最多的画法。

图右有作者自题,记述他画毕后痛饮五杯酒,再作题文的创作过程,反映了画家狂放不羁的艺术个性。题诗曰:“焦墨英州石,蕉丛凤尾材。笔尖殷甚甚,深炱牡丹开。天池屮漱犊之辈。画已,浮白者五,醉矣!狂歌《竹枝》一阕,赘书其左。牡丹雪里开亲见,芭蕉雪里王维擅。锵兔毫尖一小儿,凭渠拢拔舂风面。尝亲见雪中牡丹者两。杜审言:吾为造化小儿所苦。”唐代王维所画的雪中芭蕉和徐渭所见的雪里牡丹在通常的生活中是不可能见到的,画家超越时空,毫无顾忌地将不同季节的植物合绘一图。生活在浙北的徐渭见到牡丹在初夏盛开之际,芭蕉刚刚吐绿。徐渭既师法造化(即自然物象)又想起杜谓“为造化小儿所苦”之言,最终还是成了造化的主人。

以湖石、芭蕉为题作画始盛于明末,它极易表现文人心中的清逸之气。徐渭作此图几乎不用线条勾廓,皆用粗笔湿墨草草涂抹时成,湖石全以湿墨纵笔直下,留出“气眼”然后乘笔迹未千之时,点浓墨,使之产生凹凸变化。这种墨法被后人称之为“浓破淡”。芭蕉则以稍干、稍淡的水墨涂写出茎、叶,极为随意粗放,牡丹更是画得简率自如,笔意尽到。画家全无严谨的笔墨规矩,似无法却有法,法在全幅气势贯畅通达而不拘泥于具体的物象造型。巧在用笔饱含水分仍见笔力,笔墨滋润,意态清俊。(余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徐渭《牡丹蒸石图》轴赏析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