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文伯仁《花溪渔隐图》轴赏析

文伯仁,字德承,号五峰、葆生、摄山老农,弘治十五年(1502年)生于长洲(江苏苏州),是文徵明的侄子。相传文伯仁生性暴躁,“好使气骂座”,人多不能与之相处。少年时曾与叔徵明争执,一度相讼,并因此入狱。在囹圄中他困痛交集,大病一场,忽“夜梦金甲神呼其名云,汝前身乃蒋子诚(金陵人,善画神佛)门人,凡画观音大士像,非斋戒不敢落笔,种此善因,今生当以画名世”,伯仁一时惊醒,“病顿愈而事亦解矣”,从此专心向文徵明学画(事见于姜绍书《无声诗史》)。此传说虽怪诞不可信,但书画修养确是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从暴戾转向平和。

在文徵明的子侄中,伯仁的山水画成就最高,“横披大幅,岩峦郁茂,不在衡山之下”(徐沁《明画录》)。他的山水宗王蒙,学“三赵”(令穰、伯驹、孟爾),笔力清劲,布景奇兀,时以巧思发之,能传家学,颇负出蓝之誉,惟构图有塞实之感。善画人物,亦能诗。(傅东光)

 

文伯仁《花溪渔隐图》

文伯仁《花溪渔隐图》轴,1569年,纸本,设色,126x33.2cm,上海博物馆藏。

此幅以平远、深远取景,近处陂陀巨石,溪泉平缓,茂林夹岸,中设茅舍水榭,杨柳垂绿,桃杏飞花,其后青山如黛,山坳中高楼隐现,屋宇片片,似有人家。图中人物活动描写精微,或撑船、或垂钓、或读书、或取水,在青山绿树、水碧花红之间,人们各得其所,怡然自乐,一八平和安定的生活景象。临溪草堂中已置茶酒,板桥边茅亭里空设几案,正待人雅会闲话,恰如被诗人反复吟咏,也被画家一次次描绘的“桃源仙境”,令人悠然神往。

文伯仁山水继承家学,有简、繁两种面貌,简者效文徵明细笔山水,笔墨细秀,风格拙雅,繁者略近王蒙,山林层叠,皴点繁密,境界郁茂。此幅以文徵明细笔画为基底,融入了王蒙细腻的笔触,气韵悠远。值得注意的是,画家运用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画中的树木、房屋,乃至人物,都是愈来愈小,最终隐入青山与溪水的交界处,颇得深远之趣。

此图作于隆庆三年(1569年),文伯仁六十八岁,是其晚年代表作品。(傅东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文伯仁《花溪渔隐图》轴赏析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