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花卉素描之花的塑造

 

花卉素描之花的塑造

 

花是我们表现的主体部分,由于它们的品质各异、绚丽多姿,于是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形象特征。在对花部进行表现时,首先应从它大的形态特质上加以把握和反映,如不同品种的特点、表现角度的选择、基本的外形特征、结构的组合形式以及透视转折变化的规律等等方面都应该有一个详细、深入的研究和判断,加深对表现内容总体特征的了解为的就是更好地突出和反映素材的神态情趣。

根据前面章节所阐述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花的构造较为复杂,基本结构一般由花冠、花托、萼片和花蕊等部分组成,但由于不同品种的缘故,它们之间在形状结构上的差别极大,从其基本外形来看,可以分为球形、碟形、喇叭形、筒形、钟形以及许多不规则的形态,这些形状各异的花卉又按各自不同的生长顺序,有的成团状、有的成穗状、有的独自矗立、有的相互簇拥分布在枝干上,花瓣和花蕊的形态更是千差万别、特点鲜明。所以,必须对其基本结构和生长规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为主动地、理解性地去表现素材。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整个写生过程中我们都应该把素材内容看作是一个整体来进行感受和描绘,尽管对象内容的形态结构变化多端、异常丰富,同时在表现中还会涉及和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来进行组合和增减,但绝对不能把素材单独地、局部地割裂开来进行对待。从内容上进行分解论述只是帮助我们能够更为便捷和准确地去把握素材的形态结构,在具体的感受和表现过程中切忌一步一点一区域地进行,任何一个单位个体都同其他的部分有着内在的关系,它们的任何调整和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彼此,而最终显现的是一个多向的、互动的结果。所以,写生时要自始至终地兼顾到它们之间的整体感,如图61所示。下面我们就从形态、结构、透视、明暗以及生长特点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和阐述花卉塑造描绘时的方式和注意点。

花卉整体感的塑造

图6-1 整体感的塑造

 

1.形态与结构的描绘处理

花卉的描绘与表现首先涉及的就是它的外形,外形是指素材的外部形态,外形对花卉的视觉审美影响很大,它是物象基本特征的本质反映,不同品种的花卉有着不同的外观形态特征,即使是同一朵花,从花蕾到盛开直至凋零,在外形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外形的形成源自于物象的内部结构,它是内部结构的延伸。我们在对花朵进行表现时,一开始就要留意于素材外部形态上的美感,具体反映在花朵的外形上要具备一定的起伏变化,要能够体现出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如牡丹花的特点是花冠硕大、饱满,而花瓣茂密繁多且起伏较为匀称,要是如实描绘,其花冠在外部形态上很可能倾向于一个圆形,这样就很容易缺失形式上的生动感,如果对其花瓣的疏密聚散程度做进一步的调整,或者是强调其中一些的动势和转折变化,那么,整个花冠就可能打破过于齐整的外形,从而改变原有形象的单调和乏味,增加了素材在视觉效果上的感染力度。

就个体花卉的结构而言,有些单瓣花的花瓣从外形结构到生长排列形式都极其相似,几乎都是朝着四周平均展开,且本身的转折变化也比较少,写生时如实描绘则视觉效果过于单调,如果排除数量上的组合或层次、方向上的变化等因素,单从它本身的描绘刻画上看,则需要在符合生长规律的前提下主观地改变其中一些花瓣的原有模式,如着重强调花瓣上一些细微的转折变化,添加或减少花瓣的数量,设置花瓣之间的叠置关系等,只需要改变其中少量花瓣的状态和存在,整朵花的单调感觉就可以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从花卉形态的组合方面来看,有不少品种的花卉在个体形态上类似感很强,看起来非常相似,如桃花、梅花、樱花等,特别在数量众多的花卉出现在画面中时,就会产生相似形态的并置现象,这样就会影响作品效果的丰富性。这时只要改变其中主要几朵的存在状态,如某几朵花的表现角度、虚实关系以及不同的开放闭合程度,画面视觉效果的丰富性即可得到相应的提高,因为这些变化已经加强和突出了画面素材之间的差异,改变了它们因为形态过于单一所带来的乏味无力,但如果调整改变的范围过大,那么所产生的效果可能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使作品呈现出杂乱感和无序感,其中的程度就要根据创作者自身的眼光和能力来予以把握。又如有些重瓣花卉,由于花瓣的数量很多,花冠部分就会显得异常的繁乱和拥堵,要是进行真实写照,那么形象的视觉效果就会让人感到沉闷和压抑,因此,就要根据其花冠、花瓣的结构和生长特点进行有所侧重的简洁处理,在保持素材特征不至于缺失的前提下,形成在形态结构上既丰富生动,又同时具备条理感。

花冠是花卉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形成我们视觉关注焦点的主要因素。花冠由数量不等的花瓣组成,它多姿的形态、流溢的色泽、娇柔的质地所形成的视觉效果引发了我们各种美好的联想,所以自然就成了画面表现的中心。单个花瓣一般呈不同形式的匙形,外端宽阔而内端狭窄,形态各异地聚集生长在花托上,其外缘部分通常以尖形、圆形为主,并带有程度不一的缺刻和褶皱。从外形特征上看,花瓣的种类异常丰富,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如勺状花瓣(玉兰)、圆形花瓣(梅花)、舌形花瓣(美人蕉)、管状花瓣(菊花)、异形花瓣(牡丹)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花瓣构成了千姿百态、缤纷绚丽的花卉世界。从花瓣自身的形态变化上看,在花卉的整个生长周期内,花瓣所起的变化也是十分显著的,对于这种变化的认识和研究将十分有助于我们写生时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描绘素材。花朵的生长周期分为含苞期、初放期、盛开期和凋零期。含苞期的花朵称为花蕾或花苞,此时花瓣、花蕊等结构被萼片紧紧地包裹着,花朵的整个外形呈球形或圆锥形,由于花卉之间的品种差异,花蕾的外形和大小也变化不一。从花蕾经绽口开裂到初始绽放的过程为初放期,其中首先开始变化的是萼片,萼片开裂后,花瓣从裂口处向外探出并开始延展生长,这个时期花瓣和萼片的生长状态与动势使得含苞欲放的花蕾在形态上变得非常优美、生动,魅力倍增。盛开期是花卉生长的全盛时期,盛开期花朵的花瓣完全展开,花型相对硕大而丰满,花蕊显露,整个花朵的形态尽显旺盛的生命力和天然娇美的气韵。我们在针对花朵进行写生时,首先应恰当地把握好各个不同生长阶段中花卉的形态特征。

在一朵盛开的花朵中,花蕊的形态和位置十分显眼,表现描绘得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花朵的形象美感,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生长特征方面,看似繁密杂乱、变化多端的花蕊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雄蕊以雌蕊为中心呈放射状齐整地生长分布,在花卉生长期的前半程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对于生长得过于齐整的花蕊,在描绘时应处理几根有突出变化的个体,用以顾及形态对比的需要,而对于那些盛开状或即将凋零的花朵,花蕊的生长组合就显得较为无序,此时就应按照生长的特点和规律梳理它的顺序,使其在总体形态上倾向于规整,如此的处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符合视觉对比与统一的审美要求,而实际中花蕊的处理还要更多地视画面的总体情况而定。此外,花蕊的处理还应和整朵花卉的空间状态联系起来,如平视、侧视和俯视角度下的花朵,其花蕊的存在状态和所显示的部位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在明暗色调的分布和描绘时,要把它视作为一个占据一定空间的体积关系来看待。尽管它的总体形状是由无数个细小的单位个体组合而成的,但不要被这些细节结构所局限,表现时在把握好它总体形状的亮暗关系、色调变化等方面的前提之下,再来刻画细节中的那份丰富和精致。

很多种类的花卉都长有花托和萼叶,它们依托着花冠生长,由于在结构上并不十分引人注目,所以写生时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实际上花托和萼叶对整朵花的造型变化和动势的表达起着不小的作用,这就好像人物头像写生中颈脖部位的作用一样,虽然它不属于表现的主体,但却能反映出人物头部的动势和形象的完整性。花冠有了花托和萼片的表现,除了在外形上能够趋于完整以外,还可以使花卉的整个形态在造型和明暗层次上更加丰富,这是因为花托和萼片在形态和质感上与花瓣有着较大的区别,它们的表现对于提升花朵的势态和衬托形象的生动性有着特别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写生时应当重视花托和萼片的作用,不能草率地加以对待。

 

2.体感的表现

客观世界中的花卉具体而真实,自然且生动,这是因为这些千姿百态的动人形象以它们自身的特性来影响人们的视觉和感受。在写生绘画中,体现得较为显著的是花卉形象的体感和质感,这两个方面给我们的视觉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所以在作品中应成为反映的重点。

体感就是通常所说的立体感或体积感,从素描的原理上讲,现实中所存在的一切物体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每个物体都具有高度、宽度和纵深度这三方面的维度,而这三个维度决定了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的体积量。素描的表现目的就在于揭示出物体结构的本质,准确而深刻地反映出物体的存在状态。因此,花卉形态体感的正确反映也势必成为写生中重要的表现方面之一。一般情况下,在纸面上表现出形象内容的高度和宽度应该相对容易一些,那么,深度的体现就成为形象体积感塑造的关键。在具体表现时,我们要把握一个原则,从两个方面来对待这个问题。所谓的一个原则就是掌握好形态的透视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从视觉感知的特点来看,形态与体积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画面中任何花卉形象的体积感的形成都应与其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相同步,这是我们必须把握的一个前提。再者就是通过对比的运用来形成和强化素材的体积感,这种对比是多方面的,包括色调对比、虚实对比、表现上的深入和概括的对比等,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素材自身各个局部之间的对比,其次是所表现的素材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对比关系,这两方面的对比相互融合后直接决定了形态在体积感塑造方面的强度,这对于画面表现的充分和深入程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3.质感的体现

植物花卉素材具有形成其外部形态所特有的肌理质感,在这一点上与其他题材的素描绘画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也是我们在写生过程中应着重展现以突出素材特征的一个方面。我们知道,素材内容的质地具有它自身所固有的肌理特征,一般来说,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便会产生什么样的质地特征,就像一个花瓣,它因生长特征所导致表面的起伏变化就是它的肌,而花瓣上脉络交错所形成的网络状特征就是它的理,肌与理的密切关联再结合光线照射所形成的效果,被我们的视觉所感知并传达到意识理念中,形成了一种心理现象,那就是花瓣表面富有深浅变化的质感特征。所以,我们在对花卉素材进行描绘时,先要全方位地对其构造、纹理加以深入的研究,找到最能够体现素材纹理效果的部位,并把它与花卉形态进行高度的融合,然后来加以表现,这种表现通常要依靠明暗在素材上的分布现象和规律来完成对形态外表质感的写实效果。可以肯定地说,明暗是表现花卉表面质感的关键。当然,这里所指的明暗并不是简单的、概念性的黑、白、灰关系,光线照射在形体上会使形体产生各种各样明暗不同的色调变化,由于素材的质感不一,导致显现的肌理也不尽相同,有些情况下的变化是十分微妙而深入的,最终还是要看在具体花卉形象的表现上如何贴切地运用这些色调,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把握花卉形态在整体结构上的凹凸起伏与表面局部质地之间的关系,那么,反映在素材表面的明暗关系的描绘才会具备现实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塑造出花卉所特有的质感特点。在实际的表达过程中,具体地反映在用笔的变化上。在素材质感的塑造方面,用笔是需要我们十分认真对待的问题,过于相似的用笔形式毫无疑问会产生单调的表现语言,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应根据花卉各部分不同的质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用笔变化,将素材形态上所产生的明暗关系反映到画面的用笔上,要与其质地纹理保持一致,真正做到笔随形走,达到内容的表现方式与质地的完美统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花卉素描之花的塑造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