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中国人物画的用笔与用墨

 

中国人物画的用笔与用墨|中国人物画技法

 

1.执笔

中国画执笔同于书法,其基本要领为:拿笔时用大拇指、食指把准笔杆,呈“龙眼”或“凤眼”状,中指紧随食指把住笔杆。指实、掌虚、腕平,五指齐力,运转收放要自然。

执笔处与笔头的距离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时高些,有时低些。例如画长线条的水纹,可执笔杆的上端,画起来灵活无滞;戳点时执笔要偏下些,这样着纸有力;用偏锋或逆锋时,要把毛笔侧卧。

 

2.运笔

运笔是指笔在手中如何操纵运用的问题。由于画的大小不同,运笔的活动范围也有所不同。一般地说,小范围运笔主要是指与腕的配合运动,再大一些的运笔活动,就要牵动到手臂,进一步乃至要牵动到上半身或全身。无论运笔的范围是大或小,都要指、腕与臂配合好。

 

3.用笔

用笔是指如何运用笔锋,表现出各种笔墨效果的问题。

用笔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笔锋的运用上有:正与侧、藏与露、顺与逆、聚与散、转与折。

正锋(中锋) 用笔时笔锋在笔道的中间,效果圆实厚重。如衣纹之铁线描、山水皴法之披麻皴等。

侧锋(偏锋) 用笔时笔杆稍稍侧卧,笔锋就自然偏在一边,笔道有飞白,浓淡干湿变化较大。

藏锋 起笔时笔锋折藏在里边,起笔藏锋俗称倒插笔;收笔藏锋是指把笔锋反缩回去。

露锋 与藏锋相对而言。无论起笔与收笔都有露锋的。例如画桃花瓣起笔处要用露锋,画墨竹叶子的收笔处也要露锋。

⑤顺锋 与逆锋相对而言。顺着笔画就叫顺锋。顺锋笔道较光润。

逆锋 逆推着笔走叫逆锋,逆锋的笔锋容易散开,效果变化较多。

散锋 (破锋笔、开花笔) 笔锋本来是聚拢在一起来运用的,但有时为达到某些效果,把笔锋散着运用,这就是所谓散锋笔,如傅抱石画山水就多用散锋笔。

聚锋 笔锋聚拢一起就是聚锋,写字几乎全是聚锋笔,作画经常用的也是聚锋笔。聚锋与散锋在运用中是密不可分的。

立与卧 在实际作画时,笔杆不全是直立的,是有立有卧的。例如画柳条、荷梗等长的笔道,用卧锋是方便的(也叫拖锋)。立锋与卧锋相对而言,是用笔的经常状态。

转与折 行笔改变方向,如果用硬折的方式,就叫折,如果采用回转的方式,就是转。转的效果是圆的,折的效果是方的。除转折之外还有搭笔,搭与折很相近,因此很易为人们所忽略。搭对体面关系的表现是很重要的,不可忽视。

(2)从用笔的力度上有轻与重、提与按。这些都是指用笔的力度变化,行笔当中根据不同要求,要不断改变力度的大小、轻重,才能画出各种各样的效果。

(3)从用笔的速度上有轻与重。笔行纸上,自然要有快慢之差,一般讲墨饱时行笔要快些,墨枯时行笔可慢些。还有,用薄纸比厚纸行笔快些。初学往往采取同一速度运笔,墨枯时也不降速,续墨频繁,不容易画出干笔效果,使墨色单调乏味。另外,在生宣纸上作画一般要较熟纸慢些才好。这是因为生纸吸水性较强的缘故。

(4)从用笔的效果上有方与圆、畅与涩。方圆与畅涩既可看做是用笔的效果,也可看做是各个画家的用笔风格。例如马远画的衣纹多用方笔,李公麟画的衣纹就多用圆笔。画花鸟也同样有用笔的方圆不同,吴昌硕、陈师曾喜用圆笔,而陈子奋画白描花卉就多用方笔。从描写对象的效果来说,用方或用圆要自然得体才好。畅是流畅的意思,涩是凝涩的意思,二者相反相成。有些对象要画得畅些才自然,但有些对象又要画得涩一些才好。前者如画玉兰花,后者如画树干。畅笔要畅而不浮,涩笔要涩而不滞。

 

4.笔法

无论是山水、花鸟或人物画,还是工笔画或写意画,笔法是非常复杂且丰富多变的。归纳起来,基本笔法有勾、皴、擦、点、染、丝六种。

(1) 也叫勾勒或线描。它的表现力很强,可以独立地表现对象(如白描画法)。经过历代画家的不断创造,勾法是很丰富的。可以说它是我国绘画表现技法中的精华部分。人物画中的衣纹、器物,花鸟画中的花、叶、枝干,山水画中的山石轮廓、树木、屋宇、车、舟往往用勾法表现。尤其工笔画,用勾法更为普遍。全部用勾法来表现的叫白描。工笔画法中的勾法,很像楷书,写意画法中的勾法就有点像草书了。这种较为写意的勾法,也叫“率勾”、“松勾”。勾线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勾法。例如人物的衣服是丝织品,就可用较均匀而灵活的游丝描来表现。麻织品(如葛布)的衣服,就要用折芦描来表现。山石、树木表面粗糙,勾线用笔要毛。竹子与兰叶表面光润,勾线用笔就要光些。

如上所述,由于表现对象的复杂与多样,所以勾法就要有许多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粗细、刚柔、苍润、方圆、长短、曲直、畅涩、断连等等。

(2) 字本义是指皮肤被冷风吹得粗皱的意思。画法中的这个皴字,指的是表现物体表面粗糙不平的一种手法。如山水中的山石,主要是靠皴法来表现的。古人已发现和创造运用了很多皴法(详见山水部分)。这些皴法正是画家们在一定距离上所看到的山石纹理、结构、明暗、转折的综合感觉。如折带皴正是表现水成岩经过地壳变动后层叠堆积的形象。云头皴所表现的,恰是那些火成岩的远观外形。而荷叶皴所表现的是土丘、土山为雨水冲刷出来流水涸道的远观痕迹。综上所述,可见山水的皴法,是从大自然中找到的表现方法。花鸟画的皴法大半用于树干等处,也有人用皴法(加擦)画鸟兽,如任伯年、华新罗等人,都是成功地作了这种皴法运用的新试探。人物画也用皴法,甚至连写意人物的面部也有人用皴法处理。皴法变化是很多的,在运用传统皴法时,一定要从客观现实出发,不可任意套用。

(3) 在山水画中,擦往往与皴混用,或者说它是皴的补充。擦与皴在某些情况下是很难分辨的,如果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皴是见笔的,而擦是不见笔的。在皴山石时,往往开始含墨量足,笔触清楚,这是明显的皴。其后笔上水枯,笔触模糊,于是就由皴转化为擦了。清代山水画家王麓台、奚铁生、石铣和尚都善于用擦,这可参考。在花鸟画与人物画中,也用擦,大半是作为其他效果的补充手段。

(4) 点是与勾相对的笔法。山水画中的点主要是点苔与点叶,山石皴法也有用点皴的(如雨点皴、豆瓣皴)。在写意的人物画与花鸟画中,用点很多。例如写意的蕉、荷叶等,大半是用点的笔法。因为这种点不是一笔点下就完事,而是需要与染结合起来,才能满足造型上的要求,因此这种点叫点染(也叫点虱)。这是写意花鸟画中的主要笔法,在写意人物画中(指人物本身,不是指配景),这种点染也是常见的,例如画重色的衣裙就常用此法。

(5) 染也是国画常用表现手法之一。但它不能独立成画,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法。例如工笔人物画与工笔花鸟画中勾染法所用的染法,就是勾的一个补充效果。又如没骨点染工笔花卉中的点染,虽然也叫染,实际上是与点结合的。

染在工笔、写意画法中,都被广泛运用。尤其工笔画中,染更是重要的。大致概括一下,染有如下几种:

分染:在勾的基础上,分出阴阳明暗的各局部关系来。分染有时也在涂色底上进行。

通染(也可叫统染):为了效果的统一,整个地通染一层水色就叫通染。大半是在分染了的基础上进行。

烘染:用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水,把颜色从一端引向另一端,逐引逐淡,没有笔痕水印,好像用火烘烤颜色逐渐散向四方一样。

擦染:是用擦的方法来染,是在干底子上进行。实际上这种染法是属于干染的。

衬染:工笔画往往在纸或绢的背后用同类色先衬染一遍颜色,例如画白色花卉,可先在勾花部分的纸背用白粉平涂一遍,然后在正面用薄粉分染,这种衬染方法既可取得厚重效果,又不伤正面的墨笔线条。染石绿、石青等色,也可用衬染方法。衬染时要选用薄一些的宣纸,否则正面看不出效果。

湿染与干染:染色前先在纸上刷水的染法叫湿染,反之叫干染。湿染效果滋润无笔痕,干染见笔、效果苍老。二者各有特色,有时也可混用在一幅画里。

积染:多次渲染叫积染。方法与积墨法相仿。先用淡颜色染第一遍,待干后加染第二遍、第三遍……每遍颜色可以有些变化,一次比一次更浓重。积染的效果厚重,色彩丰富。

(6) 画鸟兽的表现方法多用丝。用扁笔丝画的叫扁笔丝毛。用中锋丝画的叫中锋丝毛。中锋丝毛多用于画鸟羽毛(工笔的),扁笔丝毛在工笔和写意画法中都有。在写意画中扁笔丝毛往往与点染结合使用。例如画写意人物的头发丝在边缘的部分用丝,画大片头发部分用点染处理。

 

5.用墨

墨的重要性之发现,较晚于笔。谢赫六法论中提出了骨法用笔。其后随着画法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人们发现而且开始重视墨法,从此笔与墨并提。用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墨色;二是墨法。

关于墨色,古代有很多说法,例如有人称五墨:焦、浓、淡、干、湿;有人称六彩:黑、白、干、湿、浓、淡。从墨的含水量多少讲,有干有湿。从含墨量来讲,则有浓有淡。从极浓到极淡,变化层次很丰富。同样,从极干到极湿,变化层次也很多。如果把干湿和浓淡结合起来,那么,同是浓墨又有干与湿之别,同是淡墨也有干与湿之别,交错配合运用,变化无穷。因此我们有理由把这千变万化的墨色归纳为浓、淡、干、湿四个字。关于六彩中的白,它并不是墨色,而是纸的颜色。由于中国画大都在白纸上落墨作画,所以这个白就成了运墨的一个前提色。没有这个白,也就没有墨色的黑了。这就是有人把白列为六彩之一的原因。至于焦墨,它虽然也包括在干墨之内,但在实践中用处很广泛,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干墨,而是最重、最浓的干墨,在一般墨色里,起着调整画面、提醒墨气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干墨之外专门提出焦墨,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墨法有以下几种

(1)积墨法:用墨作画,开始先用淡墨打底子,干后再加画第二遍墨,第三遍墨……一层比一层浓重,层次分明,各不相混,这种方法叫积墨法。积墨法一定要在前一遍墨色干透了,再接画第二遍,否则就混杂不清了。积墨法在山水画中运用较多。清朝的龚半千、王原祁,近代的萧谦中、黄宾虹都是山水画的积墨能手,可以参考。积墨都是在生宣纸上画的,在熟宣纸或绢上采用积墨法,也是可以的,但要善于掌握,切忌脏滞。

(2)泼墨法:泼墨是与积墨相对而言的一种墨法。积墨是多层墨色相积,泼墨只是一层墨色,如齐白石所画的小墨鸡、虾米,吴昌硕的墨荷,徐悲鸿的水墨画《漓江春雨》……都属于泼墨法。又如马远的拖泥带水皴,也是属于泼墨法的。生纸与熟纸都可以用泼墨法。泼墨法的水分固然多一些,但也不等于说有了干笔就不叫泼墨,泼墨法在运用中常常与破墨法结合起来。如上面说的吴昌硕的荷叶,就是泼墨法与破墨法的结合运用。其他写意花卉的画叶法,大半也是泼墨与破墨相结合的墨法。在山水画中也有人喜欢先用较淡的泼墨画大的山势,不足处干后再用重墨勾、皴一下,这种画法也是一种泼墨法与积墨法相结合的画法。

(3)破墨法:所谓破,就是破立之破,也就是破坏之破。破坏了不理想的那些已有的部分,重新立了一个更好的效果。具体一些讲就是把那些已有的墨气不足或是墨色不丰富的效果,趁未干时,重新补充一些重墨或淡墨,使前后不同的墨色溶接、渗化起来,形成一种复杂的墨色效果,这就是破墨法。重的可以破淡的,反之亦可以。生纸、熟纸上均可以互破。撞水法(北方叫注水),本质上也是一种破墨法,只不过是用水来破墨而已。

 

笔墨是中国画的造型手段,是中国画表现手段中的基本部分。宋代韩拙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但是,笔墨的意义绝不仅限于上述一点,它的重要意义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中国画的特殊的形式美是以笔墨来体现的,这是中国画特色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民族绘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重要方面。我国古代画论里对这一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评价。对初学者来说,笔墨是一个必须认真学习和刻苦锻炼的重要课题;对一个成熟的画家来说,也应该视笔墨为终身探求的重要项目。那种只重视造型、构图而忽视笔墨的论点和作法,都是非常错误和有害的。学习笔墨技法除了多作绘画练习,也可以从书法中学习。许多画家从中国书法艺术中学习笔法,从而使绘画的笔墨效能更加丰富和提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中国人物画的用笔与用墨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