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中国画用色七病

 

中国画用色七病包括哪些?

 

中国画用色以固有色为主,不强调外光(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影响,但强调色彩的对比、色彩与墨色的对比。在工笔重彩中有较强的装饰色彩。如重彩工笔人物、人青绿和金碧山水,色彩对比强烈,加上赭石、瀑色相结合,达到“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和墨色交融”的境地。在用色中总结出一些用色的毛病,现归纳为:“用色七病”与“四个一样”。

用色七病:腻、生、灰、花、火、俗、脏

1、:腻者则细腻、积污。在用色上渲染过分细微,面面俱到,毫无虚实之感。当然,这与用笔用墨也是有关系的,过分地细致刻画则腻。正如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中说:“夫画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具是,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识其了,是真不了也。”这段论述,说明了绘画着色不能面面俱到,形象色彩太过于细致巧密完备是不行的。画画不怕不巧密完备,而怕太巧密完备,太写真,太似,太自然就没有艺术性,就失掉艺术的品位。色彩太实、太细巧、太完备,就像照相机照出来的照片一样,那又何必去画画呢?因此说,用笔用墨着色不能过分细,过之则腻。其二,着色过分的干净也腻。用色过分干净就一览无余,过分的干净则缺少丰富与联想之感。用色过分干净主要是“间色”用得多,三原色相加的复色用得少,即灰调子用得少。善用灰调子就显得高雅。缺少灰色,专用间色而且面面俱到,色彩的纯度太高,没有渐变色调的画面就会腻。

清•王原祁在《雨窗漫笔》中所谈的大忌中的第六忌“忌明净而腻”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总结,发扬光大。

因此,要纠正着色中的腻病,就得注意三点:(1)形象不能太过细密;(2)着色不能面面俱到;(3)善用灰调子和注意色彩明暗和纯度的渐变,就能逐步克服此病。当然,这话不能绝对,只能是相对的。要克服腻病,还得不断地提高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不断地读书学习,方能逐渐地克服和纠正此弊病。

2、:色彩上的生,是调色时还未能掌握好技术,调出的颜色过分鲜艳,使人看之十分刺眼。比如调汁绿色,初学绘画者将藤黄加得太多,调出来的绿偏黄,又浓、又艳、又跳,十分难看。为什么酞青兰加藤黄调出的绿色比花青加藤黄得的绿色生硬、难看呢?因为,花青色偏黑,酞青蓝加少许墨即似花青,而黑色是三原色红、黄、蓝相加而得的,所以,花青与藤黄相加调出的绿色比酞青蓝与藤黄相加的绿色更调和一些。绿色的调法:在花青与藤黄相加时,花青成分多些,所调出来的绿色偏兰,这样的绿色好些。还可以适当加些墨色(淡墨)更加理想。如调嫩叶可在淡绿色中,用笔尖调人适当的赭石,或少许胭脂,一笔下去,宣纸上出现的绿色带嫩红的叶子,更为鲜艳漂亮。要克服“生”字,还要多用灰色,在绿色(蓝+黄)中加上少许红色或少许淡墨,这样,调出的绿色才雅致。其二,要注意调色不可太浓太艳。中国工笔画的着色“三矾九染”,上色要淡而薄,反复渲染,但同一种色调,如绿色或绿色调子,最多分三次加染而成,超过三次,所染出的颜色就显得有些脏。而写意花卉最好是一次性画完。这样画出的色泽才丰厚鲜明。夹宣的用色要浓厚些,一般要比单宣的色度浓一倍以上,因为夹宣纸厚,吸收力强,如果照一般单宣的浓度与水分画上去,干后就浅,发灰,望引以为戒。

3、:灰是用色灰暗,没有明快响亮的色调。灰与生,两个相反。生与火是颜色太鲜艳,太明快。而灰是太昏暗不明快。主要是调色时间色调得过多造成的。比如绿灰色,是蓝色、黄色加少许红色。如果红色加得太多则调出的绿灰色就灰,甚至变成红灰色。其二,整幅画中的色块都是灰色调,不是红灰,便是绿灰、黄灰,再加上淡墨过多,整幅作品也就显得灰了。其三是分成套色、积色的时候,罩染颜色的次数太多,把原来色彩的鲜明度降低了,这样也同样会出现灰脏。积色渲染色彩最好不超过三次,能-•次完成最理想,一次不行加上第二次,超过三次就易出现色灰的感觉。

整幅画面的灰浑,除了色彩的反差不强、灰呆沉闷之外,还与用墨的灰调子有关。画面的淡墨也不可太多,当然除了要专门表现的特殊画面之外,如“朦胧的月色”、“灰色的雨景”等,这些特殊画面主要是靠灰调子来表现的。这里,只针对一般的画面、一般的规律而言。因此,画面的墨色不能过灰,中间的淡墨在应用中不能呆,要有浓有淡的灰调子块面的出现◊整幅画中要有重深的浓墨,还要有极清淡的清墨。只有强调画面最重的墨和最轻的墨,画面才能有高调和低调子的出现,就不会灰。再加上有纯度高的色彩或者根本不用调色的原装色彩在画面上的出现:如纯朱砂、曙红、胭脂、石青、石绿等纯度高的色彩,在画面上起着响亮高昂的调子,才会打破灰色调的沉闷感。其二,注意上色由浓到浅的渐变过渡,即用色的虚实,结合用笔的虚实,不要上死、染死,那么画面的调子一定会活起来。著名百岁国画家朱屺瞻在《癖斯居画谭》中说:“色可淡不可灰,灰则无生气;可厚不可腻,腻则无神韵。”这一论述正是提醒我们学习中国水墨画的名言餐语,千万要引起注意!

4、:是指用色没有统一的主调。调子太多,每种颜色都想争第一,但都没有一个第一,这样画就显得花乱而无章。用笔杂乱无章,混乱如麻也是花;而用色亮调子太多,纯色用得太多也是花。比如在一幅“牡丹花”中,有红牡丹,有黄牡丹,有紫牡丹,有绿牡丹,还有白牡丹,结果画面就显得花乱。如果以红牡丹为主,大红两朵,浅红一朵,深红一朵,这样四朵红调子的牡丹配一朵白牡丹、一朵绿牡丹,整幅画以红调子的花为主就好看了。这样使调子统一在红色之中,画面就不会花了。同理,我们把这种色调应用在复杂的人物画中,应用在山水画之中,就会取得举一反三的高效应。其二,要注意色彩的冷暖对比,以暖凋为主则冷调为辅,以冷调为主则暖调为辅。其实,我国古代的美术理论家早已作了总结,如南朝梁•萧绎在《山水松石格》中有“炎绯寒碧,暖日凉星”之说。把绯色(红色)看成是热的,把碧色看成是冷的。太阳是暖色,星星是寒冷的。我国远在南北朝梁代(公元550年)即一千四百年以前,就已经提出了色彩的冷暖问题。而东汉•刘褒所作的《云汉图》是暖调,《北风图》为冷调就是最好的佐证。因此要去掉“花”字,首先要统一调子,把各个自我突出的“中心”,各自立的山头均得服从主要山头、主要的调子,其他的色彩均要降低调子而处于从属的地位,就可去此“花”的毛病。

此外,在水墨的总体处理时也要注意大调子。零碎的空白点太多,也是“花”的表现之一。要注意有大面积墨色和大空白的对比。画中的小空白留得过多,显得碎、零乱就“花”了。因此,在注意色彩“花”的同时又要注意墨色的“花”。只有同步注意才能更好地控制“花”,使“花”为“不花”,成为统一协调的画面。中国画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特别在写意画中,除了以畢色为主之外,适当地将淡墨调入色彩之中,会起着雅逸调和、舒适优美的特殊效果。

5、:“火”则燥热、猛烈。在色彩表现上有“火辣辣”之感。当然,有些特别的题材,如“火山爆发”、“层林尽染”、“干旱焦灼”的题材可以用火气重的色调来表现。“火”也不一定是用暖色过多才是“火”。主要是色彩剌眼,三原色或管装色中未经调过的颜色,直接画到画面上,上色过多而引起画面浮躁不安的感觉。水墨画的色彩,一般以淡雅为主,以单纯性为主,以固有色为主,不强调外光和环境色的影响。刘一源在《山水画艺术处理》中说:“中国画色彩的变化,基本上是一色中之变化”。注意单纯、讲究用色浓淡的微妙变化,这是中国画主要以墨为主的特色所决定的。因为斑驳的色彩会破坏和妨碍墨的表现,一旦失去了墨的作用,整个画面就会散漫分解,其色彩的价值也不复存在了(没骨画例外)。因此,古人在论中国画用色时常常把色与墨结合叙述:“画石之妙,用藤黄水侵人墨笔,自然润色。”元•黄公望《写山水诀》说:“画秋山用赭石或青黛合墨,画出枫叶所红,寒潭初碧,或作萧李凌云汉,古道无行人景象,使观者肃肃然。”又如:“用色与用墨同,要自淡渐浓,一色之中更变一色,方得用色之妙。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要之墨中有色,色中有墨。能参墨色之微,则山水之装饰无不备矣。”(清•唐岱《绘事发微•着色》)。这些至理名言,正阐明了国画用色之道。只有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统一调子,方能髙雅、澹泊,克制“火”的毛病。

6、:“俗”字是指作品格调低,总称为“俗气”或“俗”。俗者,“意境不高,格调不高”。而色彩上的“俗”又是画“俗”中最容易出现之病症。“色俗”则用色过火,刻画过度。“俗”也表现在“腻”、“生”、“火”之中,如画中在着色上出现“腻”、“生”、“火”之毛病,画则必定“俗”。同样是“红配绿”,为什么在民间的谚语中有“红配绿花簇簇”,还有“红配绿死牛肉”之说呢?这里面就有“俗”与“不俗”之道理。如果红花是以朱红为主,而绿叶是以嫩绿为主,红配绿则花簇簇。如果红花是以朱红为主,而绿叶是以翠绿为主,这样的搭配则是“死牛肉”。这里面有一个同色素的协调问题。第一组的红色是朱红,紫红,黄色的成分多些,而嫩绿也有黄色的成分,这样它们之中都有黄的色素。因此,这红配绿就协调,就有“红配绿花簇簇”之感觉。而第二组的朱红是偏黄的红,而翠绿的绿是偏蓝成分的绿,因此这两种色就没有同色素,没有共性,所以它们的搭配就显得有“红配绿死牛肉”的感觉。

7、:“脏”是指用色太邋遢。邋遢则脏,是不可取的。中国画的着色要求薄中见厚。在熟宣中着色:比如画一片叶子,先用花青进行分染,叶根部由较深的花青逐渐往叶尖部位染淡过去。干后,再用汁绿罩一遍。如果感觉还不够分量,再分染一次花青,再罩一遍汁绿。根据经验,最多不能超过三次。因为罩染的次数过多,就出现脏。其二,在调色的时候过多地在碟中来回调动,也会脏。比如红与黄相调,得桔红色,再调些深红时,用笔调动太多就脏。其三,三种颜料以上的搭配时容易出现脏。如红、黄、蓝相加,绿、红相加,容易脏。特别是相加相调的颜色中包含有三原色成分时,就会脏。如紫色加黄色(紫色含有红、蓝的成分),所以加了黄就包含有三原色的成分,就会脏。绿加红也含有三原色的成分,红、黄、蓝等分相加得黑色,因此调灰色更要注意,否则调出来的颜色就脏。比如画花卉的嫩叶,叶子是嫩绿色,叶尖为有点胭脂色,可先将嫩绿色涂上,干后,再用浅胭脂,用两支笔,一支笔蘸胭脂,一支笔蘸淸水,从叶尖部用胭脂渲染过来,就能画出满意的嫩绿叶子来。其四,在用生宣画写意的花卉时,要注意在笔尖中调色,不可在碟中调色过多。如画粉红色的牡丹,先用笔蘸白色,再用笔尖蘸牡丹红,然后在碟中稍调几下,使笔中的牡丹红逐渐过渡到白色,如果使笔中的颜色全变成一种层次的粉红,那么下笔在宣纸上就出现单一的粉红色。如果先蘸白粉,后在笔尖蘸牡丹色,不在碟中调动,那么下笔画出的牡丹红与白色就显得红与白的界线太分明,缺乏渐变、渐化的效果。特别是一笔蘸三色画写意时更要引起注意。比如先蘸白粉、又蘸朱標调几笔再蘸朱砂,这样一笔下去,同时出现朱砂、朱磔与白色来。浓淡色阶间过渡渐变,越自然就越美观,效果就越理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中国画用色七病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