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中国画的种类与题材

 

中国画的种类与题材

 

1.中国画

简称“国画”。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絹素上作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科;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人物画从晚周至汉魏、六朝渐趋成熟。山水、花卉、鸟兽画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科。五代、两宋流派竞出,水墨画代随之盛行,山水画蔚成大科。文人画在宋代已有发展,而至元代大兴,画风趋向写意;明清和近代续有发展,日益侧重达意畅神。在魏晋、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时期,先后受到佛教艺术和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既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中国画特别讲究“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2.丹青

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汉书•苏武传》载:“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民间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也泛指绘画艺术,如《晋书•顾恺之传》记载;顾恺之“尤善丹青”。

 

3.山水画

我国传统画科之一。指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科,到隋唐已完全成熟。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吴道子的疏笔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两宋山水画发展很快并达到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理法大备,名家辈出,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米芾、米友仁以及马远、夏圭等人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骒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主流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4.花鸟画

我国传统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作画主体。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做是最早的花鸟画。据记载,东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已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到了唐代,已经成熟,出现了以工笔勾填、画风艳丽的边鸾和以墨代色、墨分五彩的殷仲容,还有薛稷的鹤、刁光胤的花竹等;五代时发展为两派,即“徐、黄二体”,一宗徐熙、一宗黄筌;宋代花鸟画更加刻画入微,如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这些人都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作品。此外,元代李衍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大写意墨花;清代朱聋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嵆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历代名手,绵延不绝。

 

5.人物画

绘画的一种。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其出现比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的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注重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故中国画论又称人物画为“传神”。中国人物画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体系,有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细密”一体和以张僧繇为代表的“疏括”一体。唐代吴道子突破了当时工细密描、重彩积染的一般画风,创造了水墨淡彩及白描的新形式。历代著名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韩混的《文苑图》,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曾鲸的《王时敏小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现代徐悲鸿的《泰戈尔像》等。

 

6.道释画

人物画的一种。以道教、佛教为内容的绘画。魏晋、南北朝以来,宗教画界,名家辈出,所作以壁画为多。佛教画如东晋顾恺之在建业瓦棺寺所画《维摩诘像》;南朝宋陆探微、谢灵运所画《菩萨像》,南朝梁张僧繇在上都定水寺所画《二神》、《三帝释》;隋代展子虔在洛阳天女寺等所画《菩萨像》,杨契丹在长安宝刹寺所画《佛涅槃变相》;唐代尉迟乙僧在长安慈恩寺所画《千钵文殊》,吴道子在兴唐寺所画《金刚变相》;五代杜敬安在成都大圣慈寺所画《无量寿佛》等。道教画如唐代张素卿所画《天官像》;五代丘文播所画《二十四化神仙》;北宋孙知微在成都寿宁院所画《惠远送陆道士图》,武宗元在洛阳三圣宫所画《太乙像》;还有元代《永乐宫壁画》等3寺院壁画或年久失修,或禁教破坏,所存无儿。石窟壁画则保存尚多。也有卷轴画,如传为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南宋梁楷的《高僧故实图》,元初颜辉的《李仙像》等。

 

7.仕女画

一作“士女画”,人物画的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如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周昉的《挥扇仕女图》卷,成为仕女样式的典型。其实历代都有高手,如五代周文矩的《宫中图》卷,北宋王居正的《纺车图》卷,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清代费丹旭的《仕女册》等。民间木版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8.风俗画

人物画的一种。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始于汉代,如辽阳、望都等地汉代墓室壁画和画像石、砖等。唐代韩混的《田家风俗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的《货郎图》等,均为一代名作。南宋时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流行一种“堂画”,亦称“风俗画”。清末吴友如《点石斋画报》中有很多作品均属风俗画。

 

9.界画

中国画的一门画科。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也叫“宫室”或“屋木”。界画起源很早,晋代已有。到了隋代,界画已经画得相当好了。《历代名画记》中评展子虔的界画说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善台阁、评董伯仁的界画,赞其“楼台人物,旷绝古今”。李思训的《九成宮纨扇图》、《宫苑图》等作品,也是有很髙成就的,到晚唐出了尹继昭,五代有卫贤、赵德义、赵忠义等人,宋初有郭忠恕,元代有王振鹏、李容槿,明代有仇英,清代有袁江、袁耀等。宋代的著名界画有《黄鹤楼》、《滕王阁图》等。

 

10.水墨画

指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体。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继续有所发展。它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也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运墨而五色具。”所谓“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青,或指浓、淡、干、

湿、黑,实际上都是指墨色的变化丰富而言。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1.青绿山水

因施用浓重的石青和石绿颜料,表现山石树木的苍翠而得名。

有大青绿和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也有在青绿山石的轮廓上勾以金粉,这样的山水画又称金碧山水。青绿山水始创于唐代的李思训,北宋王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南宋赵伯驹画的《江山秋色图》等都是青绿山水的代表作。

 

12.金碧山水

指凡用泥金、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而绘的山水画。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

 

13.浅绛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浅绛是红赭色。浅绛山水是在水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元代画家黄公望、王蒙等好作此种山水画,形成了一种风格。

 

14.四君子

中国画中梅、兰、竹、菊称画中四君子。文人高士,常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的鉴戒。它的起源,大约在唐、宋间,梅竹两种,到宋代更为盛行。一般以梅的清品,表示作者的胸襟,作为自我心灵情致的表现。所以唐宋以来的画家常借“四君子”来表现自己正直、虚心、纯洁而有气节的思想感情,一直流传到现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中国画的种类与题材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